1.判断题- (共10题)
2.简答题- (共1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2)这场战争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写出其中的任意三项内容?
(3)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2)这场战争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写出其中的任意三项内容?
(3)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列举题- (共1题)
12.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血泪斑斑的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民族抗争史。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及签订时间。
(2)列举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代表人物。
(3)面对中国的近代史,你会有哪些感触?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及签订时间。
(2)列举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代表人物。
(3)面对中国的近代史,你会有哪些感触?
4.综合题- (共2题)
1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在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 “制度层面”?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在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 “制度层面”?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5.选择题- (共18题)
16.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本质上讲主要是( )
A.是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B.都有英国参与并都使用武力 |
C.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D.都使侵略者打开了中国市场 |
17.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 )
A. 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 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 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A. 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 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 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28.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能反映“中国近代史基本结束于南京”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渡江战役的开始 |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D.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0道)
简答题:(1道)
列举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