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历史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4145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2/7/20

1.综合题(共3题)

1.
2012年5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黄岩岛事件表示,中方再次敦促菲律宾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停止一切挑衅。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诗句涉及哪两位民族英雄?
材料二


(2)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林则徐
    ① 销烟
邓世昌
黄海海战
左宗棠
收复  ②  
 
 
材料三  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次战役?此战役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四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香港问题专程来中国访问。英国坚持过去的条约有效,并不想归还香港。邓小平在会谈中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切尔夫人又提出以主权换治权即由英国继续管理香港等荒谬说法,均遭到邓小平的严正驳斥。
(4)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坚决维护中国哪一根本利益?香港问题的解决是邓小平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运用?
2.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对外政策与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探究一 奇异的悲歌
明朝时期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语)。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紧闭国门……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更深的危机,清帝国终于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1)“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现象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探究二 奋进的乐章
1978—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年份
项目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 624
20 370
102 398
421 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
1 826
7 073
28 762
 
(2)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行?
探究三 激荡的交响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摘编自《国际商报》
(3)据材料回答我国政府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4)综合上述探究,你如何认识“对外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1)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及其代表作品。
材料二  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2)据材料回答,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推崇什么思想?他们为什么需要这一“更强大的思想武器”?
材料三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是哪两面大旗?
(4) 综合上述材料,中外三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2.选择题(共18题)

4.
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5.

制作临时装片时,应用夹子夹起盖玻片,将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轻轻盖在水滴上,这样做主要为了防止(  )

6.
1899年,康有为从美洲回国途经日本时写下这样的诗句:“有人遥指旌旗出,千古伤心过马关。”使康有为伤心的主要原因是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请将下列左右对应的选项匹配起来.

①仙人掌{#blank#}1{#/blank#}            A.根

②红薯{#blank#}2{#/blank#}              B.茎

③玉米{#blank#}3{#/blank#}              C.叶

④油菜{#blank#}4{#/blank#}              D.花

⑤花菜{#blank#}5{#/blank#}              E.果实

8.

请将下列左右对应的选项匹配起来.

①仙人掌{#blank#}1{#/blank#}            A.根

②红薯{#blank#}2{#/blank#}              B.茎

③玉米{#blank#}3{#/blank#}              C.叶

④油菜{#blank#}4{#/blank#}              D.花

⑤花菜{#blank#}5{#/blank#}              E.果实

9.
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依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
A.北伐战争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0.
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1.

同学们还记得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的惊喜吗?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和观察的过程,请你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一步步地回忆当时的操作并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补充完整.(【】内填写字母)

12.
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2011年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
13.
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14.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5.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6.
2012年2月20日驻阿富汗美军士兵亵渎穆斯林宗教书籍及焚烧《古兰经》,引发了阿富汗国内民众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将《古兰经》作为精神源泉的宗教是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道教
17.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华盛顿B.林肯
C.罗斯福D.尼克松
18.
“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A.牛顿B.瓦特C.爱迪生D.爱因斯坦
19.
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罗斯福的“大胆试验”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实行法西斯专政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20.

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  )

21.

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