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上海被称“东方梦巴黎”,这座国际性都市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变化。(10分)
阅读下列与上海历史相关的图文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材料四: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它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列出晚清政府在上海开办的具有代表性的军事企业或民用企业。(2分)
(3)依据材料三说出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中共会议的名称?上海自贸区的建立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5)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2分)
阅读下列与上海历史相关的图文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材料四: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它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列出晚清政府在上海开办的具有代表性的军事企业或民用企业。(2分)
(3)依据材料三说出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中共会议的名称?上海自贸区的建立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5)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2分)
2.
“民主”是无数先贤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10分)
(1)古今中许多外忧国忧民的先贤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①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欧洲什么运动的开拓者?(2分)
②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
③伏尔泰和陈独秀的共同贡献是什么?(1分)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①左侧材料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制度?(2分)
②依据右侧材料指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3)根据上述民主的演变史,概括民主的本质。(1分)
(1)古今中许多外忧国忧民的先贤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伏尔泰认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 陈独秀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
请回答:
①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欧洲什么运动的开拓者?(2分)
②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
③伏尔泰和陈独秀的共同贡献是什么?(1分)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权利法案》) |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请回答:
①左侧材料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制度?(2分)
②依据右侧材料指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3)根据上述民主的演变史,概括民主的本质。(1分)
3.
德国历史充满着波折与艰辛,狂热与反思伴随着德国的发展。(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材料二:

材料三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屈辱和约,深深刺伤了德国人的民族感情,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隐患。
材料四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跪倒在地。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经过不懈的努力,二战后的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70年代初人均工业产值,联邦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今天,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重要成员国,它走上了通过振兴欧洲进而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大国崛起——德国》、《世界史纲》
请回答问题:
(1)完成下列表格(2分)
(2)请分别写出图一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的“一跪”代表德国对战争怎样的态度?今天的德国借助欧洲哪一组织进一步实现其强国之路。(2分)
(5)德国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材料二:

材料三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屈辱和约,深深刺伤了德国人的民族感情,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隐患。
材料四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跪倒在地。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经过不懈的努力,二战后的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70年代初人均工业产值,联邦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今天,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重要成员国,它走上了通过振兴欧洲进而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大国崛起——德国》、《世界史纲》
请回答问题:
(1)完成下列表格(2分)
领域 | 成就 |
古典音乐 | 德国 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
技术变革 | 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 成功。 |
(2)请分别写出图一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的“一跪”代表德国对战争怎样的态度?今天的德国借助欧洲哪一组织进一步实现其强国之路。(2分)
(5)德国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1分)
4.
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依据材料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2分)
(3)材料三中的喜人变化归功于哪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我国从此走上了什么的正确道路?(2分)
(4)依据材料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5)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依据材料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2分)
(3)材料三中的喜人变化归功于哪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我国从此走上了什么的正确道路?(2分)
(4)依据材料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5)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2.选择题- (共5题)
7.
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消耗战,历史书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称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武器的先进性 | B.进攻的快速性 | C.战争的残酷性 | D.范围的广泛性 |
8.
下图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曲线图。其中失业率不断攀升并达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
B.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 |
C.世界大战危机日益迫近 |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