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塘南初中初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0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18

1.综合题(共2题)

1.
欣赏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在近代历史长河中穿行,悲愤在心中燃烧。曾几何时,绚丽开放的罂粟花啊,变得魔鬼般狰狞!隆隆的炮火声,带来了所谓的文明,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听,那是失去的儿女们,在高呼母亲……
(1)“罂粟花”指的是什么?最早把这种毒品带到中国来的是哪个国家?为了制止这一毒品流毒于中国,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2)“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请你说出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那是失去的女儿们,在高呼母亲……在这个条约中“失去的儿女”是谁?
(3)“隆隆的炮声,带来了所谓的文明”最早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的是哪个国家发动的射门战争?该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将文明带到中国吗?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判断题(共1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日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1) 材料中“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那几个“读书人”为什么要提出“变”?文中的“读书人”指的是谁?
(2) 材料中的“杀”是谁指使的?原因是什么?
(3) 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指什么?“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你能说出材料中“冷”原因吗?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选择题(共17题)

4.
在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史上,也曾有过胜利,虽然为了这个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是从中华民族长远的利益来讲,这一胜利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这一胜利”可能指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
C.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D.《辛丑条约》的签订
5.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结果是
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B.列强大批入侵
C.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6.
我国首部禁毒法2008年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他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B.林则徐C.魏源D.郑和
7.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迫切需要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8.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所以保卫京师。”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强调西北塞防重要
B.强调东南海防重要
C.主张放弃塞防
D.中国西北边疆形势严峻
9.
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
A.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清政府腐败无能
B.《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0.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订
11.

图1为一个长方体,AD=AB=10,AE=6,M,N为所在棱的中点,图2为图1的表面展开图,则图2中MN的长度为(  )

12.
洋枪队协助清军进犯太平军反映了(  )
A.清政府雇佣了外国军队
B.清军用上了洋枪洋炮
C.侵略者与清政府相勾结,镇压中国人民斗争
D.外国侵略者企图占领中国
13.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A.深化了民主与科学意识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14.
皇帝一词源于秦始皇,是我国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使“皇帝”这一角色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5.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有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物竞天择
16.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7.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18.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事件是(    )
A.秋收起义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井冈山会师
19.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湘江战役  (2)巧渡金沙江  (3) 吴起镇会师 (4) 飞夺泸定桥(5) 甘肃会师(6) 爬雪山,过草地
A.(1)(2)(4)(6)(3)(5)B.(1)(2)(5)(3)(4)(6)
C.(2)(1)(4)(6)(5)(3)D.(1)(3)(4)(2)(6)(5)
20.
“山歌越唱越开怀……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的“革命路径”是指
A.占领中心城市B.实施战略决战C.和平夺取政权D.农村包围城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