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仿真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392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2/6/19

1.综合题(共3题)

1.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探究一:以史为鉴
材料一:“(中国)为地球上最古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国虽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什么?(2分)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
2.诗中的“割台湾”与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有关?(2分)这次分离,台湾在何时回到祖国怀抱?(1分)
探究二:他山之石
材料三:“‘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林肯1858年的演说
3.材料三中林肯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最终美国是如何解决此问题的?(1分)此问题的解决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探究三:读史明智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有哪些感悟?(1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陈独秀
材料四:《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14——18世纪对西方大国崛起产生了影响力的两次思想文化运动。(2分)举一例在第二次思想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的欧美革命。(1分)
(2)材料二中这部著作发表的意义是什么?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将此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2分)
(3),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体现了材料三中陈独秀的思想观点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1分)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1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1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  
(1)材料一中的“生产的革命”指什么?这次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企业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中创办的?这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三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2分)
(4)材料二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西方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1分)
(5)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1分)

2.选择题(共26题)

4.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又将来临,同学们都在紧张的复习迎考。通过公开公平地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中国自古有之。科举制度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举制正式诞生于隋文帝时期B.唐太宗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C.明朝科举考试范围仅限四书五经D.戊戌变法时废除了科举制
5.
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这是为了纪念
A.鉴真B.郑和C.哥伦布D.郑成功
6.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1~36号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1~36号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乾隆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自夸平生有“十全武功”。下列事件中属于他的“十全武功”的是:
①设军机处,加强皇权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④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
10.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A.都江堰B.长城C.赵州桥D.大运河
11.已知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戊的化合价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化合价

﹣4

+1

﹣4

﹣2

﹣1

12.已知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戊的化合价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化合价

﹣4

+1

﹣4

﹣2

﹣1

13.
如图是纪念我国近代一件大事的纪念章。它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事件的意义是
A.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B.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4.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15.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16.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7.
如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一个片段,该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8.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图)。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爆发
19.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反应:

①Y与M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上冒气泡;

②M,N为电极,与N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从M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入N极;

③Z+2H2O(冷水)═Z(OH)2+H2↑;

④水溶液中,X+Y2+═X2++Y.

则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0.
小华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整理的知识点中搭配错误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D.彭德怀——百团大战
21.
如图文化成就的发明创造者是
A.中国人B.波斯人C.阿拉伯人D.印度人
22.U、V、W、X、Y、Z是六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X、Y、Z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其简单氢化物反应可生成离子型晶体的一种盐;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U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V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4克V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请回答下列问题:

23.
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奥运火炬传递也即将启动。奥运圣火火种采自西方文明发源地。关于西方文明发源地的有关史实归纳不正确的是
A.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古代希腊
B.《荷马史诗》是研究其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C.古代希腊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伯利克里统治时期达到极盛
D.杠杆定律、浮力定律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
24.
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描写了1872年英国人福克先生经历各种艰难险阻,80天周游地球的故事。下列情节他可能会经历的是
A.乘轮船离开英国
B.乘汽车穿越美国大陆
C.在美国看见人们用电灯照明
D.拜见管理香港的清朝地方官员
25.
如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该地区黑人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白人
黑人
土著居民
1490年
0
0
5000万
1650年
72.5万
81.5万
910万
1852年
150万
180万
821万
 
A.自然增长B.三角贸易C.战争移民D.新航路的开辟
26.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27.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都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   (    )
A.凡尔登战役B.萨拉热窝事件C.莫斯科战役D.诺曼底登陆战
28.

把0.6molX气体和0.6mol 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Z(g)+2W(g).2min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计算:

29.

把0.6molX气体和0.6mol 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Z(g)+2W(g).2min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计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