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金沙县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 高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37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1)材料一中香港和澳门分别于哪一年回归祖国?其回归有何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总统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引人注目的改变”主要指的是什么?这一“改变”之后各国逐渐发展出什么经济?
3.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8年瑞蚨祥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瑞蚨祥创办之初可能面临哪些阻碍?
(2)材料二中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在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简要分析其原因。
(3)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单选题(共18题)

4.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5.
***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慨。”诗中的“天翻地覆”是指解放军
A.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B.把国民党军队主力消灭殆尽
C.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D.推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6.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A. 太平天国运动 B. 1894年平壤战役
C. 反割台斗争   D. 义和团运动
7.
《马关条约》签订期间,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召见清朝驻美公使杨儒,指出:“日本之要求当与不当,本官虽难以说明,但请清国对今日之状况加以重新考虑。如清国因有足以挽回今日处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条约之批准,日本则将从事更大规模之战争。此时,欧洲各国终将乘机纠缠于两国之间,努力满足其各自欲望。其结果,清国终将不止于失掉辽东,犹恐失去较此更为广大之领土。”这反映出美国在中日问题上
A. 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B. 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C. 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D. 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8.
1946年7月,***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国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这一时期的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游击战B.攻坚战
C.阵地战D.运动战
9.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0.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1.
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是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的。”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①在经济、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实施
②把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③提高了工人的经济、政治地位
④采用一系列法规调整经济政策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国日益与与世界潮流接轨
14.
16世纪以后,英国加入海外贸易竞争,开展海外殖民活动。英国走上海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标志是
A.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战B.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C.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D.颁布《航海条例》
15.
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业贸易发展起来。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16.
英国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导致矣国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B.纺织业等制造业快速发展
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锋民涌入
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
17.
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 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B. 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C. 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D. 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18.
竹枝词是风土诗的一种,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如要研究近代上海开埠后的商业活动,可选用的竹枝词是
A. “邑志详陈旧土风,镇升为县百年中。田家妇女帮农作,镇市夫男晓女工。蓬首晨兴遥入市,归家手挈米和盐。”
B. “南北分开两市忙,南为华界北洋场。有城不若无城富,第一繁华让此方。”
C. “菜圃瓜畦拓百弓,杭家村北夕阳红。楝花倒覆三间屋,酒幔低垂十里风。”
D. “北口山头民力忙,耕牛无恙乐平康。一鞭残照吹横笛,蚕豆青青麦半黄。”
19.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
A. “近日洋布大行”
B. “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C.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D. “近闻已无纱可纺”
20.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21.
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建筑材料不同
B.主要动力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3.选择题(共1题)

2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一叠共计54张的扑克牌,每一张的质量均为m.用一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压第1 张牌,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动手指,确保手指与第1 张牌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手指与第l 张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牌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第54 张牌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且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