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流传的顺口溜
(1)材料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哪儿开展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反映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哪两次失误?
(3)为了改变材料三的状况,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其重点发展的是什么行业?
(4)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流传的顺口溜
(1)材料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哪儿开展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反映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哪两次失误?
(3)为了改变材料三的状况,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其重点发展的是什么行业?
(4)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2.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邓小平的讲话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明确了指导思想?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邓小平的讲话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明确了指导思想?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与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指什么会议?周总理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哪三大外交事件?
(4)纵观新中国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外交不断取得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与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指什么会议?周总理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哪三大外交事件?
(4)纵观新中国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外交不断取得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3题)
5.
下列关于西藏的史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玄宗在位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
B.清朝时设立伊犁将军加强管辖西藏地区 |
C.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
D.20世纪60年代西藏完成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
6.
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 B.志愿军战士依托坑道发起反击 |
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
10.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五四运动 | B.中共成立 | C.开国大典 | D.改革开放 |
11.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2.
纽约《世界日报》曾为《***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出一则广告:“***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D.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闻 |
13.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成”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A.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 B.没有制定法律 |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 D.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
1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方面的史论,搭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史实 | 结论 |
A | 土地改革 | 消灭了私有制 |
B | 三大改造 |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
C | “一五”计划 | 完全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
D | “大跃进”运动 | 遵循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A. A B. B C. C D. D
17.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 |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土地改革时期 |
19.
1978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在四川进行,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我国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B.建立劳动保障制度 |
C.消除失业现象 | D.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
20.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A.土地改革 |
B.三大改造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21.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22.
下面是拍摄于1972年的两张历史照片。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 B.中美、中日宣告正式建交 |
C.中国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 | 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
23.
2016年4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付诸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62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 B.雅尔塔会议 | C.万隆会议 |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
24.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 B.中日邦交正常化 |
C.“一个中国”的原则 |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25.
(题文)1990年至今,中国共参加了23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2.2万人次,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这表明我国( )
①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②在国际事务中起了决定作用
③维护了联合国的宗旨 ④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较大贡献
①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②在国际事务中起了决定作用
③维护了联合国的宗旨 ④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较大贡献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