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近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第一个近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近代化的方向前进。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已经过去。……建国后我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整理自《中国历史》教科书八(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精神、制度、器物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怎样率先敲开了通向近代世界的大门的?
(2)材料二中提及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二,造成中国近代化“急促而又悲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三说明建国后我国现代化进程取得重大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现代化建设应如何进行?
材料一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近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第一个近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近代化的方向前进。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已经过去。……建国后我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整理自《中国历史》教科书八(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精神、制度、器物三方面概括说明英国怎样率先敲开了通向近代世界的大门的?
(2)材料二中提及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二,造成中国近代化“急促而又悲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三说明建国后我国现代化进程取得重大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现代化建设应如何进行?
2.
在历史长河中,往往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动历史进程,但适合具体情况的策略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他们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钱乘旦教授在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材料三 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这两个地区的人民有利,而且对于全国也有利。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容许个别的小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利。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哪一策略?巧妙地解决了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为解决“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采取了什么策略?确立了什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材料三提及的是我国哪一战略构想?据材料三指出香港、澳门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何积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策略的制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材料一 汉武帝时,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他们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钱乘旦教授在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材料三 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保持这两个地区的繁荣稳定,不但对这两个地区的人民有利,而且对于全国也有利。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容许个别的小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利。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哪一策略?巧妙地解决了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为解决“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采取了什么策略?确立了什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材料三提及的是我国哪一战略构想?据材料三指出香港、澳门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何积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策略的制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
近年来,国家“软实力”一词开始流行,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软实力”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软实力”是指影响一个国家意愿的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感染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要进行体制创新,必须有制度的保障,1982年,“文革”中被破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终于得以完全恢复,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的政治生活在宪法的保障下逐步回到正常轨道。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中国古代体现封建国家意愿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其创始人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是什么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历史机遇?
(4)据材料四回答,怎样才能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正常进行?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提升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材料一 “软实力”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软实力”是指影响一个国家意愿的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感染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要进行体制创新,必须有制度的保障,1982年,“文革”中被破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终于得以完全恢复,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的政治生活在宪法的保障下逐步回到正常轨道。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中国古代体现封建国家意愿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其创始人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是什么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历史机遇?
(4)据材料四回答,怎样才能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正常进行?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提升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4.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材料二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命令所有银行关闭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 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阿瑟·林克等著《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突破。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西方人对苏联负面影响的苏联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突破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材料一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材料二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命令所有银行关闭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 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阿瑟·林克等著《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突破。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西方人对苏联负面影响的苏联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突破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选择题- (共17题)
5.
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众多以这位航海家命名的遗迹:印尼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每年到了这位航海家登陆的日子,当地居民都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这位航海家的事迹是( )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B.达伽马绕过好望角 |
C.郑和七次下西洋 | D.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
7.
(题文)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九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是( )
A.辛亥革命 | B.戊戌变法 |
C.五四运动 | D.北伐战争 |
9.
日军在《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中记载道:“该战斗于1940年八月二十日夜,同时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日本所述的这次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 B.平型关战役 |
C.淞沪会战 | D.台儿庄战役 |
11.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主要任务是( )
A.完成土地改革运动 |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实现“一化三改造” | D.开展大跃进运动 |
13.
下图是一历史事件的纪念瓷盘,瓷盘左上方标有“1979年”字样,该时间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 [来


A.尼克松总统访华时间 |
B.中美《联合公报》签署时间 |
C.中美正式建交时间 |
D.中日正式建交时间 |
14.
(题文)2016年恰逢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世界各地纷纷举办一系列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经典代表作是( )
A.《神曲》 | B.《最后的晚餐》 |
C.《哈姆雷特》 | D.《俄狄浦斯》 |
15.
“1775年4月19日,民兵与英军在来克星顿附近发生遭遇战,民兵从墙后、屋角和栅栏后面开枪射击英军,英军措手不及,狼狈逃回波士顿。”这次遭遇战标志下列哪一战争的开始?
A.美国独立战争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D.美国南北战争 |
16.
“……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文中的“他”是( )
A.克伦威尔 | B.华盛顿 |
C.希特勒 | D.拿破仑 |
17.
观察下图《向“距离”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时间轴的“某时代”是指“蒸汽时代” |
B.②对应的括号中应该填上“在蓝天飞翔” |
C.“在太空遨游”的交通工具是“宇宙飞船” |
D.美国始终处于向“距离”挑战的领先地位 |
18.
(题文)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之前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句话表明( )
A.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
B.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农奴人生自由 |
C.沙皇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障碍 |
D.亚历山大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 |
19.
(题文)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的明治维新 | B.日本的农奴制改革 |
C.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 D.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
20.
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高度评价了美国的一个宣言,称它是“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被马克思高度评价的这一宣言是( )
A.《共产党宣言》 | B.《独立宣言》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D.《人权宣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