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广东中山教研基地学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375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6/28

1.综合题(共2题)

1.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改革创新是与危机“赛跑”的,历史上的每一次转型时期,都曾面临着各种挑战。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此次转型是从封建到帝制……” “我国史上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实在是从割让香港岛之后才被迫开始的。……此次转型为从帝制到民治时代。”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对中国而言起于何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中国人曾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作出被动却积极的反应,试举例说明。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大革命后,社会制度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4)请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走创新成功之路提出你的建议。
2.
《人类:我们的故事》是一部史诗般的关于史上最伟大的探险——人类的历史的电视系列片,以下是该片的解说词,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六集:幸存者(Sur vivors)
中国的创新给欧洲带去了灵感;印刷术就此诞生。成千上万的书籍被印制出来;而其中的一本会激发一趟去到美洲新大陆的旅程。
材料二:第七集:新大陆(New World)
阿兹苔克人在美洲中部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欧洲人争相寻找去往盛产香料的东方的新商路。然而鬼使神差的是,哥伦布来到了美洲并发现了金矿。自此,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阿兹苔克文明便被征服了。
材料三:第九集:先驱者(Pioneers)
在北美、西伯利亚、以及澳大利亚,古老的传统被人们以商业和科学的名义一扫而净。……美国的革命者挑战一个庞大的帝国(大英帝国);争夺现代世界的战争就此开始。
材料四:第十集:革命(Revolutions)
两场伟大的革命相互交织:独立战争激起了对于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的梦想;而工业革命用机器替换了劳力,将“我们”从自然的限制中解放了出来。……随着美国内战的爆发,这两场革命碰撞了在一起。世界史上的第一场工业战争,是一场定义“自由”的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的创新与哥伦布的“鬼使神差”为欧洲的近代发展进程提供了哪些助推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出美洲土地上征服者的变化过程?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这两场伟大革命”在社会转型中各自领域里带动了怎样的革命性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人类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选择题(共16题)

3.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④设立军机处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4.
世纪中期,两个“联合的民族”在中国圆明园进行了抢掠。这两个国家是
A.美国、俄国
B.英国、法国
C.英国、美国
D.西班牙、葡萄牙
5.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促进了自然经济瓦解,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6.
孙中山最具有前瞻性却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现在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问题是
A.民权主义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D.人文主义
7.
柳亚子赠***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川(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降,遍地劳民战尚休。据此可以推断当时民心所向的做法应该是
A.和平建国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D.变法图强
8.
下图是1936年12月蒋介石藏身的大岩石,当地称为虎斑石,此后有人在此刻上“民族复兴的纪念石”。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从此实现了民族独立
B.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为国共合作抗日带来了转机
9.
下图是出现在20世纪初的《求婚尺牍》,其中有这样的描写:“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有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A.女性实现婚姻自主
B.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10.
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和肉类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和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93年2月,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建立
B.国家经济管理逐步走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
D.粮食供应已经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11.
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打头的游行方阵分别命名为:开天辟地、艰苦创业、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下列史实与“艰苦创业”相关的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B.一五计划制定与实施
C.开辟经济特区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
一位学者研究了十一大(1977)至十五大(1997)五个大会报告中的关键词汇的变迁,其中四个报告中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
13.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下列图片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A.B.C.D.
14.
有人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B.种姓制度的盛行
C.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的盛行D.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15.
2012年6月2日至5日,白金汉宫举办专场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庆祝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英国王室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哪部法律颁布后,英国国王实权逐渐削弱
A.《法典》
B.《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
16.
它的理论来源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宣扬的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思想原则;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它的发表奠定了物质基础;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是它发表的内在动力。这里的它是指
A.《人权宣言》B.《拿破仑法典》
C.《独立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7.
2016年2月“引力波”让世界沸腾,其实它早在100年前就已经被爱因斯坦阐述一个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理论中预言过。这个理论是
A.微积分B.经典力学
C.进化论D.相对论
18.
《虎!虎!虎!》是一部讲述发生于1941年令美国在二战中蒙羞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的是
A.太平洋战场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D.欧洲第二战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