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盐城射阳县实验初中九年级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374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6/28

1.综合题(共1题)

1.
人口问题是世界各国十分关心的问题,无论是人口增减还是人口迁徙都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世界】
材料一:古代社会人口所处的地域相对固定,但 “移民实边”,建立诸侯国时,人口会发生流动,这通常是小规模的。当发生战争时会引发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世界里,人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欧洲都是财富的象征,人口的增加意味着赋税的增加。而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将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以人为核心的思潮。——百度
【近代世界】
材料二:马尔萨斯认为产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会导致人口极具增长,欧洲必然会出现“人口爆炸”, 但1500年以后世界人口离开世居地开始大规模的全球移动,当然也有充满血腥的人口迁徙。马尔萨斯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的地区,通常会成为大国角逐的场所,如近代沙俄和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入侵。
——《新人口论》
【当代世界】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这一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法宝,应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人多力量大,热情高,干劲大,才能超英赶美”
———***
20世纪70年代末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 《计划生育条例》
2015年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摘自十三五规划纲要
(1)材料一中“诸侯国的建立”和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人口迁徙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人为核心的思潮”和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2)材料二中“1500年以后世界人口离开世居地开始大规模移动”的前提是什么? “充满血腥的人口迁徙”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 “人多力量大,热情高,干劲大,才能超英赶美”反映了我国探索时期我党的哪一重大失误?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经历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单独二孩”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的调整,国家的这种政策调整对你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17题)

2.
明朝时一部医书,被称为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书中收集了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这部医书是指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D.《千金方》
3.
下列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属于清朝统治者采取的有
①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②组织雅克萨之战
③平息倭寇之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
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成就辉煌。下列搭配都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李时珍宋词——苏拭
B.《兰亭序》——王羲之指南针——毕升
C.《红楼梦》——曹雪芹《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D.造纸术——蔡伦大运河——清朝
5.
今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孙中山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C.孙中山是黄埔军校的创立者
D.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6.
(题文)下图是我校学生在阅读国家公祭日读本——《历史真相》,与此读本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南京大屠杀
D.淮海战役
7.
***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8.已知丙酸跟乙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丙醇跟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丙醇和丙酸的结构简式如下:CH3CH2CH2OH(丙醇)、CH3CH2COOH(丙酸)。

试回答下列问题:

9.
下图为《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是破坏两岸关系共同政治基础》,其中“九二共识”指的是
A.两岸均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张
B.两岸均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同一问题
C.两会领导人在九二年互相认识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10.
最近,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成为国际热点,中国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加强对话。恰当的对话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人类和平。下列史实与该结论不符的是
A.“九二共识”的达成B.萨拉热窝事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
11.
下图为近期热播剧《欢乐颂》的海报,该片讲述了五个女孩在上海奋斗的励志故事,下列关于上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
B.上海是《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口岸之一
C.1949年上海的解放标志这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D.上海见证了党的诞生
12.
下图史料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B.法国《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宣言》D.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3.
《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在于
A.提出人文主义思想B.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C.揭穿教会神创论D.阐述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14.
某板报中有如下文字:“这项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如果给这段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标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A.信息时代的到来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的到来
15.
下列有关新经济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列宁领导实施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16.
偷袭珍珠港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军事行动,其可在下列哪一图中标注出来
A.AB.BC.CD.D
17.
新华社消息,2015年5月19日欧盟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舆论认为这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盟的做法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B.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欧盟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成员国的利益
D.上述贸易纠纷最好由世界贸易组织来仲裁
18.
日本历史上有三次崛起,其中第三次崛起的原因有
①明治维新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③日本进行社会改革
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⑤确立“科技立国”的政策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