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41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展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367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8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帝70寿辰时,班禅六世不远万里来京参加祝寿庆典,乾隆帝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他居住。乾隆帝并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在碑记中,乾隆帝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表明清政府与西藏关系之密切。
(1)顺治帝以后,清政府是怎样密切与西藏关系的?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乾隆帝所建的须弥福寿之庙由两部分组成:庙的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式的平顶大红台。想一想,这种汉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今天的哪一地区?请列举西汉时期的一例史实,说明该地区早已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清政府是怎样处理材料二所示事件的?清政府能够解决这一事件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下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2.选择题(共8题)

2.
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册封“达赖”“班禅”B.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抗击沙俄侵略
3.
如果清王朝是一座高山的话,乾隆帝就是站在山巅的那个人。对西北边疆的巩固为他的文治武功又添了绚丽辉煌的一笔,这一事件是 (  )
A. 台州大捷 B. 收回台湾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平定准噶尔部
4.
康熙时,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康熙据此采纳制定的对台措施最主要意义是
A. 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B. 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
C. 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D. 促使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5.
郑成功曾有过这段话: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这里的“贵国”指的是
A. 英国     B. 西班牙 C. 荷兰 D. 日本
6.
识图析图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清时期全图》中④所示区域是 (  )
A.海南岛B.南海诸岛
C.台湾岛D.库页岛
7.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该机构是(  )
A. 台湾县,隶属浙江省 B. 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C. 台湾道,隶属福建省 D.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8.
“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两茫茫……,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伊犁将军B.盛京将军C.西域都护D.驻藏大臣
9.
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A. 西藏    B. 东北
C. 新疆    D. 台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