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丹阳市导墅片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363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9/18

1.综合题(共4题)

1.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虽历经磨难,但仍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位民族英雄致荷兰殖民者的一封信: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72年大声疾呼:“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洋人自印度至南洋而至中国,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档,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
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起草了一份万人请愿书,尖锐地申明:“使(假使)前此而能变法, 则可以无今日之祸,倘使今日而能变法,则可免将来之祸,若今犹不变,则他日之祸更有甚于今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据新华社2015年5月13日电,国务院发布通告,为使全国人民积极参与中央及各地、各部门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
——《光明日报》2015年5月14日
材料四   2015年5月,中国社科院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深圳首次超越香港位列第一。
——摘自《深圳商报》2015年6月9日
(1)材料一中提到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是从我国哪一朝代开始的?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鸿章和康有为的主张。他们分别领导了哪一重大运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什么事件宣告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为什么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4)材料四中深圳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哪项决策?为了加快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你认为我们丹阳应该向深圳特区学习什么?
2.
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五幅图片正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缩影。请根据图片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在图一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选出的中共第一任中央局书记是谁?
(2)指出图二会议的是发生在什么时期?这次会议主要意义是什么?
(3)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4)图四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图五会议首次使用了哪一重要的科学理论称谓?
(5)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感想。
3.
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的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记的真实性依赖于史料。
甲:(刘邓)制定了攻击华北铁路沿线日军据点的计划,并且封锁和分割了日军占领的铁路线。这个攻击计划在(1940年)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英)伊文思《邓小平传》)
乙: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跟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全部控制中原。(《邓小平文选》)
 
(1)上面史料再现了邓小平革命生涯的片段,甲描述了哪一事件?此前的1939年,欧洲爆发了什么战事,成为了二战的开始?此后的1941年,日本又挑起了什么战争,使得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哪一战事?
材料二  传记的描述需有广阔的视野。
邓小平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岁月,是他的最后20年(1977—1997年)。这时他面对的复杂局面是:1.文化大革命走到尽头,……国民浪涌到了崩溃边缘。2.苏联在1991年轰然坍塌。3.“四小龙”悄然兴起。(摘编自袁伟时《觅路与清障》)
 
(2)上面史料中,“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轰然坍塌”指什么历史事件?为挽救“国民经济”,邓小平在农业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领域各采取了什么重大改革举措?
材料三  传记的价值在于借鉴。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3)上面史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
4.
近代以来,全球联系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是其主要推动力量,国际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互联网+”是2015年的热点词汇。有人说,“互联网+”就是全民互联网和全产业的互联网;也有人说,“互联网+”这个世界非常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据2015年《光明日报》
(1)材料一中,促成1500年前后“全球开始统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此事件在“全球统一”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加强世界联系的重大发明,请再举一例。
(3)材料三中提到的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哪次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的?五星红旗开始“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指的是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能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4)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我们在“互联网+”大世界中的生活。

2.选择题(共14题)

5.
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文化专制的加强
B.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6.
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民主与和平,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
A.爱国、救亡B.民主、科学
C.自强、求富D.和平、发展
7.
“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8.
下列是***的一些活动,据表中信息,他参加的是(  )
8月28日
***在歌乐山林园会见蒋介石
10月8日
***出席张治中欢送晚宴
10月10日
国共双方代表共同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井冈山会师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9.
朝鲜决定于2013年3月11日起不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的效力。朝鲜声称将不受停战协定的约束,可在任何时间向任何对象实施精确打击。这里"《朝鲜停战协定》"是哪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A.抗日战争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10.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在改革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在审定改革方案时,他又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三: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农民共交付了20亿卢布。因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2.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重返联合国
②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4.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多才多艺,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著名的绘画代表作品是   (   )
A.     B.
C.   D.
15.
解读数据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角贸易后来居上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D.电力工业兴起
16.
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7.
莎士比亚在作品中赞叹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如果用列夫·托尔斯泰这位杰出人物的成就来证明的话,下列哪一选项符合?(  )
A.出版了《物种起源》B.撰写了《战争与和平》
C.创作了《向日葵》D.谱写了《英雄交响曲》
18.
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