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加强海防、维护海洋权益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顾历史,世界各国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中考指南》
材料二:下图为《大国崛起》中插图

材料三: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纪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四: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一朝?半个世纪后的欧洲远洋航行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清朝的海军出现在什么时期?依据材料回答“船开不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列强“集体观摩”的是哪一次战役?依据材料回答这次战役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海军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好的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中考指南》
材料二:下图为《大国崛起》中插图

材料三: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纪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四: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一朝?半个世纪后的欧洲远洋航行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清朝的海军出现在什么时期?依据材料回答“船开不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列强“集体观摩”的是哪一次战役?依据材料回答这次战役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海军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好的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2.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中等9国在华盛顿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材料三: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中美总统共处方寸之间的一批珍邮首日封和邮票。这款将胜利标志“V”印在龙和鹰握手中间的首日封十分特别,设计者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与象征美国的鹰一起握手,寓意中美关系和中美友谊。

材料四: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见面,周恩来总理礼节性地伸出了双手,而杜勒斯却拒绝和周恩来握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当尼克松走下舷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就向周恩来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足有一分钟。
(1)根据图一说明美国参与了近代哪一次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该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它的签订对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首日封发行与日本发动的什么偷袭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二战产生什么影响?标志“龙鹰握手”的历史文献是什么?
(4)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主动和周恩来紧紧握手,其中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于哪一年?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你对中美关系曲折发展有何感悟?
材料一:下图为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中等9国在华盛顿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材料三: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中美总统共处方寸之间的一批珍邮首日封和邮票。这款将胜利标志“V”印在龙和鹰握手中间的首日封十分特别,设计者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与象征美国的鹰一起握手,寓意中美关系和中美友谊。

材料四: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见面,周恩来总理礼节性地伸出了双手,而杜勒斯却拒绝和周恩来握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当尼克松走下舷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就向周恩来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足有一分钟。
(1)根据图一说明美国参与了近代哪一次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该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它的签订对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首日封发行与日本发动的什么偷袭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二战产生什么影响?标志“龙鹰握手”的历史文献是什么?
(4)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主动和周恩来紧紧握手,其中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于哪一年?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你对中美关系曲折发展有何感悟?
3.
“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体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制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材料四:邓小平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仿照日本建立什么“治体”?当时中国实行的是什么“治体”?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中华民国建国后“不愿君主一人专制”的宪法保障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人民的主要革命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梦想成真需要哪些因素?
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体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制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材料四:邓小平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仿照日本建立什么“治体”?当时中国实行的是什么“治体”?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中华民国建国后“不愿君主一人专制”的宪法保障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中国人民的主要革命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梦想成真需要哪些因素?
4.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和迅速扩展,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不少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手捧《人权宣言》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
材料二: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
材料三: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
材料四: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材料五: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到一个美国女性,她就是安·尼克松·库波尔。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她是黑人。当30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使人们感到绝望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新政、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瓦尔特高兴的理由与《人权宣言》的哪项内容有关?
(2)材料二中伊凡身份的变化,说明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这一场景与什么事件有关?该事件将会给田中一郎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变化?(任举一例。)
(4)材料四中哈默作为美国人能在当时的苏俄办企业是因为苏俄正在实行什么政策?
(5)材料五中美国通过什么文献废除了奴隶制?30年代的大萧条是怎么回事?她看到的国家新政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手捧《人权宣言》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
材料二: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
材料三: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
材料四: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材料五: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到一个美国女性,她就是安·尼克松·库波尔。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她是黑人。当30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使人们感到绝望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新政、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瓦尔特高兴的理由与《人权宣言》的哪项内容有关?
(2)材料二中伊凡身份的变化,说明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这一场景与什么事件有关?该事件将会给田中一郎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变化?(任举一例。)
(4)材料四中哈默作为美国人能在当时的苏俄办企业是因为苏俄正在实行什么政策?
(5)材料五中美国通过什么文献废除了奴隶制?30年代的大萧条是怎么回事?她看到的国家新政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有什么作用?
2.选择题- (共13题)
6.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但悲港岛易英徽”涉及的历史事件
A.签订《南京条约》 |
B.签订《马关条约》 |
C.签订《辛丑条约》 |
D.1997年香港回归 |
7.
《全球通史》中写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A.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A.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9.
舒国惠在《红色大地》中记载:“对张学良来说,蒋介石反共和拖抗日后腿的做法,到1936年秋天时已忍无可忍,这个易动感情的人是东北军的头领,东北军的士兵特别反日,因为他们在东北的家乡,在______之后就被日本军队占领。”
A.七七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九一八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10.
为悼念在战争或其他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2015年,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A.日军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 B.日军占领卢沟桥 |
C.日军占领上海市 | D.日军占领东三省 |
11.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图1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

图2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图3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1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

图2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图3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 |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改变了经营方式 |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12.
美国有很多航空母舰的名字都与该国的独立战争相关。如“萨拉托加”号、“来克星顿”号等。其中“萨拉托加”号与哪一事件相关
A.独立战争的转折 |
B.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
C.独立战争的开始 |
D.独立战争的结束 |
13.
《全球通史》记载:“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指()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 B.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
C.富尔敦制成的汽船 | D.本茨创制的三轮汽车 |
14.
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英国科学家霍金在接受BBC专访时表示:“引力波提供看待宇宙的崭新方式……除了检验爱因斯坦100多年前的预测,我们可以期待透过宇宙史看到黑洞。”引力波的发现来源于爱因斯坦的哪一理论
A.经典力学体系 |
B.进化论 |
C.相对论 |
D.万有引力定律 |
15.
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他们都曾让世界震惊,一个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一个是因为他的音乐作品,他们的作品都与拿破仑有关。他们分别是
A.列夫·托尔斯泰和贝多芬 |
B.伏尔泰和凡·高 |
C.莎士比亚和达·芬奇 |
D.达·芬奇和凡高 |
16.
2016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镇江新区航空产业园多家企业成为C919的产品供应商。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最早的发明者是( )
A.富尔顿 |
B.史蒂芬孙 |
C.莱特兄弟 |
D.卡尔•本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