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九都中学等四校八年级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35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3

1.综合题(共4题)

1.
材料解析题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请回答:
(1)当时中国禁烟运动最突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人是谁?
(2)马士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3)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对外政策是什么?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中所述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写出(至少三个)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不平等条约。
(2)材料中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是什么?
(3)“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
看下列几个人物回答问题。
代表人物

人物名   李鸿章 B  陈独秀
政治派别  洋务派 革命派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思想主张  A      三民主义 C
(1)A    B    C
(2)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
(3)从这些探索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示,请写出一点。
4.
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的道路,其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进行的两次重大的探索。某班开展“历史小论坛——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分组讨论,请你参与。
(1)〔史论互证〕填出表格中的观点或史实
范围
分组
基本观点
参考史实
戊戌变法
1组[来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
2组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新式学堂.报刊等
辛亥革命
3组
有成功的一面
B
4组
有失败的一面
革命果实被窃取,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A.
B.
(2)〔新的发现〕
异中有同。同学们发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有很多相同点。如从西方学习的内容上看都学习了,从结果上看都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要有哪些使命感?

2.判断题(共1题)

5.
辨析题
1.甲午中日战争中,林则徐率致远舰全体官兵冲撞敌舰,最后壮烈牺牲。
错误:
理由:
2.你若上网搜索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的历史,键入的关键词应是:洋务运动.张之洞。
错误:
理由:
3.1843年,英国商人约翰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港销售。
错误:
理由:

3.选择题(共17题)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7.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不在福建境内的是
①.广州②.厦门③.福州④.宁波⑤.上海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8.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C.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9.
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1.
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12.
下图反映的大劫难发生在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13.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描述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14.
右图提线木偶.洋人操纵慈禧,“条约”内容是
A.割让香港岛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款2亿两白银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5.
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D.创办汉阳铁厂
16.
19世纪80年代中期,与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7.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一场改革,叫大化改新,其最大意义在于(    )
18.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9.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成立了中华民国
C. 打倒了帝国主义
D.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20.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
A. 蔡元培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21.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2.
对新文化运动的正确评价是
A.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C.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