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35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4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材料二 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一国两制决策好!统一的号角响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英雄是谁?请举出我国古代政府加强对台湾管理的一个史例。
(2)材料二中“一国两制”是谁提出的伟大构想?在我国首先得到成功实践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心情?
(4)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请你提出来一些好的建议。
2.
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是他们用光芒指引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谱写了不断进步的文明史。新中国历史上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前行中的中国推波助澜。感悟他们的丰功伟业,为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增添了无穷动力。
(1)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C.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D.“铁人”。
E.“两弹元勋”。
F.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G.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
(2)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过的几颗星,请你谈谈你答这道题的感受。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3分)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1分)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30000斤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3分)
4.
材料:有人说外交是智者的游戏,也有人说外交是妥协的艺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彻底告了任人欺凌的时代,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改革开放后又取得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
(1)请你从材料中找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的“中国声音”主要指的什么?
(3)建国初期,美国政府的对华的态度是什么?什么时期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并走向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成功加入了APEC和WTO等国际组织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5)今天国际形势变化无常,你认为中国应如何继续提高国际地位?如果你立志做一个未来中国的外交家,你会做何准备?

2.判断题(共1题)

5.
下面是一段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48年10月1日,刘少奇在开国大典上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举行,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5)错误 改正

3.列举题(共1题)

6.
请举出19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

4.选择题(共26题)

7.
***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走群众路线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8.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其中一首写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7年7月1日,“守夜的黄豹”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黄豹”指什么?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 )
A.澳门《南京条约》
B.香港《马关条约》
C.香港《南京条约》
D.台湾《马关条约》
9.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blank#}1{#/blank#}厘米.
10.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11.
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2.

选字组词。

(峻  俊  竣){#blank#}1{#/blank#}工

(吹  炊  坎){#blank#}2{#/blank#}牛

逛{#blank#}3{#/blank#}(衔  街  衍)

严{#blank#}4{#/blank#}(峻  俊  竣)

(吹  炊  坎){#blank#}5{#/blank#}坷

头{#blank#}6{#/blank#}(衔  街  衍)

英{#blank#}7{#/blank#}(峻  俊  竣)

(吹  炊  坎){#blank#}8{#/blank#}烟

繁{#blank#}9{#/blank#}(衔  街  衍)

13.
从08年从容应对金融风暴到09年及时有效地抗击甲型H1N1流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较强处理各种困难的能力。以下历史事件没有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一国两制的实施D.实行对外开放
14.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15.
某校八年学生王星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字“文化大革命(重大事件)”,下列信息他不可能查询到的是()
A.五一六通知B.四五运动
C.九一八事变D.造反有理
16.
《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17.
现在我国处于“十二五”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吗?(   )
A.实行土地改革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D.进行三大改造
18.
你爱看《法律讲堂》栏目吗?构建和谐中国,必须重视法制建设。你知道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
A.1949年B.1956年C.1954年D.1978年
19.
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闹革命、造反有理D.经济特区、炒股、个体户
20.
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的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1.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22.
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
23.
下列哪一城市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 )
A. 厦门     B. 上海 C. 广州 D. 深圳
24.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因为:(   )
A.他经历了“三起三落”
B.他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 神枷锁
C.他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D.他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25.
如果你想实地考查了解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情况,不应该去(   )
A.深圳B.汕头C.珠海D.香港
26.
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意义有
①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
②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27.
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万隆会议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28.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计算得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85分,方差分别是S2=35.5,S2=41,从操作技能稳定的角度考虑,选派{#blank#}1{#/blank#}参加比赛.
29.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计算得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85分,方差分别是S2=35.5,S2=41,从操作技能稳定的角度考虑,选派{#blank#}1{#/blank#}参加比赛.
3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中的成就说法错误的是()
A.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C.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袁隆平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31.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体现了这一做法的有(   )
①改善交通条件 ②实施“安居工程”
③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④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
32.
我国导弹事业发展的背景包括(  )
①打破西方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②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 ③与美国对抗 ④当时得到苏联帮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单选题(共1题)

33.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1道)

    列举题:(1道)

    选择题:(26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