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得).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2.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2)材料三反映了欧洲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归纳其具体表现?
(3)“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材料四“(清末)回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经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赋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4)材料四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2)材料三反映了欧洲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归纳其具体表现?
(3)“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材料四“(清末)回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经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赋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4)材料四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
材料一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千米)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2)据材料二,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经过一段时间,工业化先在印度,然后在日本,最后在中国,都得到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强劲推动,尽管这种推动在东南亚来得较迟。同技术进步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引进了19世纪西方式商业和工业组织机构,如银行和合股公司,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更重要的是亚洲人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这使他们与殖民地征服者对立起来。过去的亚洲大帝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和官僚政治结构上是与现代欧洲民族国家不同的,但亚洲人明智地看到,欧洲国家强大力量之源正是他们所缺乏的统一和干劲,而他们若想再次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主人,就必须具备这样的统一和干劲。
——摘自罗兹·墨菲《亚洲史》(第四版)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千米)
国别 | 德国 | 美国 | 英国 | 中国 |
时间 | 1875年 | 1890年 | 1890年 | 1894年 |
里程 | 27960 | 26900 | 32000 | 483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2)据材料二,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经过一段时间,工业化先在印度,然后在日本,最后在中国,都得到亚洲人和西方人的强劲推动,尽管这种推动在东南亚来得较迟。同技术进步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引进了19世纪西方式商业和工业组织机构,如银行和合股公司,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更重要的是亚洲人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这使他们与殖民地征服者对立起来。过去的亚洲大帝国和其他国家,在文化和官僚政治结构上是与现代欧洲民族国家不同的,但亚洲人明智地看到,欧洲国家强大力量之源正是他们所缺乏的统一和干劲,而他们若想再次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主人,就必须具备这样的统一和干劲。
——摘自罗兹·墨菲《亚洲史》(第四版)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它们改变了亚洲的面貌并最终促进了殖民主义的覆灭”?
2.单选题- (共14题)
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
B.联邦制 |
C.分权制 |
D.总统制 |
6.
依据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下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应是
项目 | 德国 | 法国 |
元首的产生 | ① | 议会两院联席会议 |
议会的组成 |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 | ② |
内阁的产生 | ③ | 总统经众议院同意任命 |
元首与议会关系 | ④ | 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
A.选民普选、联邦议会与各省议会、总统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对议会负责 |
B.世袭继承、参议院和众议院、议会选举产生、召集和解散议会 |
C.世袭继承、参议院和众议院、皇帝任命、召集和解散议会 |
D.选民普选、参议院和众议院、议会选举产生、召集和解散议会 |
8.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人却说它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是因为
A.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 |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C.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占据了多数席位 |
D.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部分武装和政权 |
9.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 | B.代议制民主 | C.先进的生产力 | D.科学社会主义 |
10.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与“还有一个部分”最相关的是
A.欧共体 | B.欧盟 |
C.不结盟运动 | D.日本 |
11.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 中原 | 西北 | 东北 | 江南 | 岭南 |
战国 | 117 | 29 | — | — | — |
西汉 | 238 | 54 | 13 | 47 | — |
东汉 | 467 | 95 | 41 | 138 | 29 |
A.汉代南方农业得到明显的开发 |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
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
12.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 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 |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
13.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材料认为
A.小农经济应为经济主体 | B.工商业为经济主体 |
C.政府应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D.农、工、商应并举 |
14.
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年) | 1840~1895 | 1895~1911 | 1911~1927 | 1927~1937 | 1937~1945 | 1945~1949 |
国家 | ① | 英国 | ② | 美国 | 日本 | ③ |
数量(万元) | 8026 | 33955 | 696277 | 11969 | 262096 | 47918 |
所占比重(%) | 82.5 | 28.1 | 44.2 | 37.3 | 75.5 | 68.1 |
A.英国、日本、美国 | B.美国、日本、苏联 |
C.英国、美国、苏联 | D.美国、英国、日本 |
16.
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见图),其中C—D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C.“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 | D.土地改革的完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