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请回答: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那一年?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谁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三: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3)根据材料三,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请回答: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那一年?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谁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三: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3)根据材料三,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2.选择题- (共9题)
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①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7.
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它歌颂了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丰功伟绩 ( )
A.在深圳、珠海等地搞经济特区试点 |
B.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
8.
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
A.《天方夜谭》 | B.《荷马史诗》 |
C.《马可•波罗行纪》 | D.《大唐西域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