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3411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李鸿章的信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摘自1863年李鸿章给奕䜣的信

(1)从该信中可以透视出李鸿章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李鸿章及其洋务派是怎样践行“制器之器”和培育“制器之人”的?
(3)怎样看待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和实践?
2.
德王的申辩
1918年11月10日,威廉(德国末代君王)流亡中立国荷兰。
《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将威廉定为战犯:他的罪行是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例如德国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但荷兰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凭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在多伦庄园度过余生。1922年,威廉出版他的回忆录,坚称自己没有犯下战争罪行。
问题:
(1)德王威廉二世为什么会流亡荷兰?
(2)提起“上诉”的协约国主要是指哪些国家?
(3)威廉否认自己犯了战争罪行,你怎么看?
3.
文明的动力
中国人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每个人、家庭、地区,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

——摘自姜义华《文明的自信》

问题:
(1)中国古代史上个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身份地位”的流动?
(2)举一例说明“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
(3)你是否赞成“身份地位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请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20题)

4.
19世纪末,欧洲的力量均衡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C.日本实现“脱亚入欧”
D.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5.
“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凌人;使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并未导致混乱”。此现象发生在
A.1688年后的英国
B.1787年后的美国
C.1815年后的法国
D.1871年后的德国
6.
一方面,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藩属,以为是来称臣朝贡的,于是要求人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文中的“当局”是指
A.军机处
B.太平天国
C.总理衙门
D.义和团
7.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上海是
A.早期西学东渐的第一站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策源地
C.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诞生地
D.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首创地
8.
据统计:1852年至1863年国库平均收入仅为道光前期年均的70.4%,而财政支出却不断增加,1857年达创纪录的6500多万两。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五口通商,出超增加
B.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C.社会动荡,军费增多
D.洋务新政,官俸提高
9.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写道:我们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所言的“两大对立的阵营和阶级”是
A. 工人与资本家
B. 农民与工人
C. 地主与资本家
D. 农民与资本家
10.
1950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对法国思想家和外交家莫内说:“这次任务如果成功的话,我就此生无憾了。”阿登纳所言“这次任务”是
A.复兴德国,实现国家统一
B.法德和解,实现煤钢联营
C.推进和平,消除军国主义
D.统一市场,推进政治一体
11.
观察下图,若增补横批,较适切的是
A.新中国诞生
B.一化三改造
C.人民公社好
D.伟大的转折
12.
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高度繁荣
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
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
13.
国人一般以田为宝,但历史上却多次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朝周期更迭B.商品经济诱导C.赋税负担沉重D.豪强势力膨胀
14.
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这种现象始于
A.新石器时代B.夏商时期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
15.
赫鲁晓夫曾对美国人演说“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该演说表达了赫鲁晓夫
A.为苏联的落后寻找原因,祈望美国放弃霸权政策
B.阐释苏联内政外交趋向,应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C.描绘苏联发展愿景,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的愿望
D.自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敌视美国的资本主义
16.
18世纪的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喜欢宣扬“民贵君轻”。主要因为
A.以民为本思想是东西方共同的宝贵遗产
B.启蒙运动需要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C.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不了解
D.儒家思想主张士大夫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17.
某同学以“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人类的历史”为题,搜集了下列文献,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①《独立宣言》
②《合众国宪法》
③《人权宣言》
④《权利法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
洛克认为:“每一个人和其他最微贱的人都平等地受制于那些他自己作为立法机关一部分所制定的法律。”此处的“立法机关”是指
A.国王
B.政府
C.法院
D.议会
19.
“人为地把那些最不会生活的人保留下来是违反自然选择的,而最大的善就是让社会进步不受阻碍地自由发展下去。”认可此说的是
A.马丁·路德
B.马克思
C.李鸿章
D.严复
20.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该诗句表现了作者
A.对北宋孱弱的愤懑
B.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C.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D.对北宋改革的迫切
21.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说若作为主流社会价值观,最早出现在
A.秦国后期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宋朝前期
22.
下面漫画讽喻的是
A.清朝政府颟顸
B.袁世凯的狡诈
C.欧美友邦短识
D.北洋政府无能
23.
“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其他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该协议达成地是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