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中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在这个国家里,占王导地位的仍然是旧式制度。
(1)材料二中“他们的努力"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材料一种图1所示人物和“他
们的努力"有何关系?
(2)图2、图3所示人物,在甲午战争后,一个向皇帝上书.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他们的手段虽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图3所示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材料三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用具体的史实说明“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材料四 十月革命表明,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成果……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更显示出实践的力量,因而其魅力更加强大。十月革命的路,是一个样板,对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产生了磁石般地吸引力。
(4)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异常艰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虽处于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但两者在追求上的共同点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中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在这个国家里,占王导地位的仍然是旧式制度。
(1)材料二中“他们的努力"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材料一种图1所示人物和“他
们的努力"有何关系?
(2)图2、图3所示人物,在甲午战争后,一个向皇帝上书.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他们的手段虽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图3所示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材料三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用具体的史实说明“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材料四 十月革命表明,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成果……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更显示出实践的力量,因而其魅力更加强大。十月革命的路,是一个样板,对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产生了磁石般地吸引力。
(4)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异常艰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虽处于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但两者在追求上的共同点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30年前,《时代》周刊是这样描述中国的中国的计划(改革开放)是大胆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让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
(1)材料一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签订大包干”契约的内容是什么?它在当时的农村有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建立的首批经济特区,并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30年前,《时代》周刊是这样描述中国的中国的计划(改革开放)是大胆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让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
(1)材料一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签订大包干”契约的内容是什么?它在当时的农村有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建立的首批经济特区,并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3.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从建国到今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美国在20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为一个超级大国呢?美国前任总统质巴马曾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请结合下面三幅图片信息,叙述美国遭遇到危机之后及时改变而不断发展强大的过程,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记得分割开来,但是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充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材料中提到英、法、美国被大西洋隔开,但资产阶级革命相互影响和促进,之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前提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最大的公约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这主要来自于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二中“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最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世界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异响的事件是什么,19世
纪在政治上受法国大革命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还有哪些?
材料一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记得分割开来,但是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充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材料中提到英、法、美国被大西洋隔开,但资产阶级革命相互影响和促进,之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前提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最大的公约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这主要来自于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二中“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最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世界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异响的事件是什么,19世
纪在政治上受法国大革命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还有哪些?
2.选择题- (共13题)
5.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
A.促进了四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产生 |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
6.
1926年斯大林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
A.参加了中共一大 | B.领导了秋收起义 |
C.带领红军出征 | D.实行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7.
1936年,中共中央发电文称,“目前局势:南京右派与日本联盟正在夺取蒋系中派造成中国内乱,另一方面南京与各地左派正进行调和,中派在动摇中,人民反对内战”。“我们方针:扶助左派、争取中派、打倒右派、变内战为抗战。"根据这—方针,中共决定和平解决西安问题。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 )
A.蒋介石已放弃了内战的念头 | B.为显示共产党的宽容大度 |
C.国共两党已消除了阶级矛盾 | D.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
9.
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通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 )
A.“新型的农业体制”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该错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C.“创造”是指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
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
10.
任外交部长的陈毅说:20年长期交恶,真是概乎言之!美国人可以上月球,就是接近不了中国,说明接近中国比登天还难。”一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交恶的起点是解放战争的胜利 |
B.交恶源自意识形态的对立 |
C.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中美两国交恶的重要因素 |
D.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开始了接近 |
1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关于此战略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世纪经济格局 |
B.保障:党和政内高度重视 |
C.表现:制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
D.基础:863计划和《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
12.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分别被称为是“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是“政变世界的革命”。如果将这些事件归纳为一个历史主题,它应该是
A.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 |
B.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 |
C.步入资本主义时代 |
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13.
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它位于欧亚大陆的四部终点,它是算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让它能够领先世界的关键机遇是( )
A.率先掀起思想解放运动 | B.率先进殖民扩张 |
C.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 D.率先完成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革命 |
14.
某位学者曾经说,日本文化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结合,融合。近代历史上日本这种“融合"表现为( )
A.倒幕运动 | B.大化改新 | C.明治维新 | D.甲午战争 |
15.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面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A.珍妮机 | B.蒸汽机车 | C.电灯 | D.火车 |
16.
苏联的―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它”在美国行得通的是( )
A.经济大危机 | B.罗斯福新政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D.马歇尔计划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