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习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300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7

1.综合题(共1题)

1.
仔细观察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你沿郑和下西洋路线作一次“图上旅游”,并写出郑和船队到过的国家或地区名称(至少列举两个)。
(2)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影响?
(4)郑和下西洋对我们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8题)

2.
“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的对联主要称颂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3.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的性质是
A.侵略战争
B.反侵略战争
C.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D.非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4.
郑的船队先后到过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面国家中,他不曾去过的是
A.马来西亚
B.伊朗
C.葡萄牙
D.坦桑尼亚
5.
民族融合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迁移杂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以下选项跟民族融合没有关系的是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
C.戚继光抗倭
D.回族的产生
6.
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史实相符的一项是
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大败倭寇
D.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7.
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8.
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为(  )
A. 印度西海岸    B. 美洲东海岸    C. 非洲西海岸    D. 非洲东海岸
9.
“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下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B.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C. 戚继光抗倭   D. 郑和下西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