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堂达标训练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290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8

1.综合题(共3题)

1.
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郑和下西洋”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材料解读】
材料一  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
——《明朝的那些事儿》
(1)根据材料,概括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论从史出】
郑和与哥伦布远航对照表

(2)据表史实,推理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运用】
下图所示内容是小明和小东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3) 写出图中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2.
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明确提出,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现已成为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初,由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⑴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是哪个皇帝重视海洋战略的结果。
材料二 明天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纪念日。南京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发源地、策划地和航海宝船的主要制造地,全程见证了61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历史。
⑵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则新闻发布在哪一年?当年郑和下西洋从哪里出发?
材料三 “郑和”舰(见下图)今年4月16日从大连起航执行“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访问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厄瓜多尔、法属波利尼西亚、汤加、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港口,并停靠吉布提、牙买加、澳大利亚3国港口,总航程达3万多海里。
——2012年9月11日中国新闻网

⑶当年郑和共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些地区?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舰的环球航行和当年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相同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那里(南洋)。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他们大多来自我国东南沿海……。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华侨与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⑷据材料四归纳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创举是如何促进南洋的开发的?
材料五 4月12日,郑和舰首次访问太仓,受到太仓市人民和江苏海警的热烈欢迎。据了解,为纪念郑和,弘扬郑和精神,1987年,中国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被命名为“郑和舰”。“郑和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舷号81。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
——2011年4月12日中国新闻网
⑸我们纪念郑和,也是为了弘扬郑和精神。谈谈你对郑和精神的理解。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阅读下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哪些高贵品质?

2.选择题(共10题)

4.
下列有关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戚继光为扫清倭寇做出重大贡献
B.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C.其斗争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
D.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5.
印尼有个港口城市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这种文化现象与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D.岳飞抗金
6.
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7.
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为(  )
A. 印度西海岸    B. 美洲东海岸    C. 非洲西海岸    D. 非洲东海岸
8.
如下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这一“远航活动”是指( )
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
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
9.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其中的“海波”指的是(  )
A.起义的叛军B.西方列强的侵略
C.新疆的叛乱D.倭寇的袭扰
10.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A.宋太祖B.元世祖C.明太祖D.明成祖
11.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康熙帝抗俄
12.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began in a year 776 BC. They held at Olympia in Greece every four years, for almost 12 centuries, until AD 394. In the ancient Olympics, by tradition the athletes were all men but they had to compete wearing no clothes. Today, both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can take part, no matter whatever nation they come from. Chinese athletes have great contributed to the Olympic Games where many of them won gold medals, such as Xu Haifeng, Deng Yaping and Liu Xiang, the first Asian to winning the gold medal in the men's 110-meter hurdles. The whole of China must have felt pride of them when they won. There are some of the Olympic athletes who they have brought joy to people across the world with their attempt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human achievement.

13.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条件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B
目的
扩展对外贸易,增加政府收入
C
影响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D
地位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A.A
B.B
C.C
D.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