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材料一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者。
——(明)胡宪宗《筹海图编》
材料二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明)谢杰《虔台倭纂》
材料三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
材料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五 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亦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倭寇”是由哪些人构成的?材料中认为“倭寇”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什么人?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四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者。
——(明)胡宪宗《筹海图编》
材料二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明)谢杰《虔台倭纂》
材料三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
材料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五 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亦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倭寇”是由哪些人构成的?材料中认为“倭寇”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什么人?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四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14题)
8.
“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他”是中国古代的( )
A.郑成功 | B.郑和 | C.戚继光 | D.鉴真 |
10.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
B.使明朝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
3.填空题- (共8题)
21.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