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云南省腾冲县九年级上学期六校联考(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25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3/27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用法有误的一组是()
A.“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B.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
C.谁都不知道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D.有人说散文姓“散”,“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

2.句子默写(共1题)

2.
根据提示填空。[(1)~(4)题必做,(5)(6)两题任选一题作答,每空1分,共8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句子是: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的两句诗是: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述自己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6)“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   。”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与祝雷,自居易《望月有感》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则表现了由望月而牵动的骨肉相思之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小惠未( ) (2)望其旗( )
(3)公问其( ) (4)神弗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2分)
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4.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小题1】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囊括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方方面面,比如思想、艺术、科学、文艺、生活等。文化名人是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也是文化的代表者。宣传文化名人就是宣传文化。请选择下列文化名人中的一位做宣传(从成就和对社会的影响两方面进行)。(2分)
孔子 司马迁 祖冲之 邓稼先 鲁迅
 
  
【小题2】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古
知兵非好战”的深刻思想,
先贤读兵论战并不崇尚单纯
以武力制胜。古代兵家认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正义之师可以得到民众支持,
常常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探究结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