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2017年广东卷)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材料三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 外交大事 |
1917年 |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
1918年 |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
1919年 |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
材料三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2.
改革是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英国篇)
材料一: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材料二: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从1921年至1926年,苏联政府与外国资本家签订了144项租让合同,1924年至1925年,苏联从租让企业得到收入为680万卢布。
材料三: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材料四: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哈默为什么可以在俄国获得石棉矿的经营权?新经济政策有何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实现独立以来美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5)综上所述,归纳促进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主要因素?
(英国篇)
材料一: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苏联篇)材料二: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从1921年至1926年,苏联政府与外国资本家签订了144项租让合同,1924年至1925年,苏联从租让企业得到收入为680万卢布。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
(美国篇)材料三: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日本篇)材料四: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原因和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哈默为什么可以在俄国获得石棉矿的经营权?新经济政策有何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实现独立以来美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5)综上所述,归纳促进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主要因素?
2.选择题- (共15题)
4.
徐老师介绍某条约内容说:“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他所介绍的条约签订
A.使中国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 |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使外国经济势力进一步侵入到内地 |
D.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5.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7.
蔡元培在五四运动结束后辞去了北大校长职位。他表示,他从来无意鼓励学生闹学潮,但是学生们示威游行是出于爱国热情,实在无可厚非,至于北京大学,他认为今后不容易维持纪律,因为学生们可能为胜利而陶醉,他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由此可知( )
A.蔡元培在政治上走向保守 |
B.蔡元培对学生运动既同情又忧虑 |
C.五四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 |
D.学生运动正在走向权力斗争 |
8.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 )
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9.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器尘上。台儿庄战役之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
10.
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
A.“官”与“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
B.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
C.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
D.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控制日渐加强 |
11.
长篇小说《彼得大帝》主要描写彼得一世的业绩及其对俄国的贡献,展现了俄国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宏伟壮阔的生活图景和历史事件。他的改革
A.效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统治 |
B.使广大的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
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D.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
12.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发展 |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
13.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作物传到世界各地,移民在世界范围内迁徙,先进生产方式进入美洲,同时,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A.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 |
B.开始进入殖民扩张的时代 |
C.欧洲的文明在影响美洲的发展 |
D.美洲对世界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
14.
1775年4月,北美人民开始在一面代表所有殖民地的旗帜——“大陆旗”下战斗,它的内侧上方还保留着英国国旗的图案;1777年6月1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制作“合众国”国旗法案,法案规定把星条旗作为美国的国旗,擦除了英国国旗的图案。旗帜内容的变化,表达了美国人民( )


A.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
B.推翻殖民统治的决心 |
C.打碎封建枷锁的勇气 |
D.建设民主政治的意愿 |
15.
唐尼·格拉克斯坦在《二战秘史》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虽然承认官方军队和抵抗运动组织的作用同时存在……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 B.《慕尼黑协定》 |
C.《联合国家宣言》 | D.《联合国宪章》 |
16.
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 B.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 D.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