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联考]人教版201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历史中考全真模拟试卷(二)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243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2

1.综合题(共3题)

1.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財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苏州、杭州丝织业很发达,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140-143 年,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 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 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一一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来,西方用大炮轰开中国紧闭的大门,在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开始了同西方列强不平等交往的历史。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一一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指定管束稽查”的机构名称叫什么?
(3) 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签订给中国带着来怎样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从中获得怎样的认识?
2.
民生问题,简单讲就是有关国民生存、发展和福利问题。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请回答:
(1)孙中山为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什么主张?在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提出和平建国的方针,请结合史实,分别从经济和民生的角度分析,共产党为什么提出这个方针?
(2)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一行业?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1980 年,国家首先在哪两个省设立经济特区?
(3)德国是欧洲受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民生困苦。它为了摆脱危机,打破什么体系的束缚? 最终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 “二战”后,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中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条?
(4) 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就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提一点合理化建议。
3.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的不断变革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经议会批准....皆为非法。”
材料二: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三: 二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加上内外政策的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主导世界。日本也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1968 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了仅次于美国,前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材料四;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件?
(2)据材料二,回答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 目的是什么?
(3)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 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科技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材料四选自什么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这一科学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思想的是什么?

2.选择题(共12题)

4.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派鉴真东渡日本B.派郑成功驱逐荷夷
C.派张骞通西域D.派郑和出使西洋
5.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洋务运动破产
6.
在近代史上最早向世界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决心的是( )
A.虎门销烟B.义和团反帝运动
C.五四运动D.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
7.
在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上有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一一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借( )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自由、平等D.民族、民权
8.
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C.维护清王朝统治D.建设近代化企业
9.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民报》B.《国闻报》
C.《时务报》D.《湘报》
10.
农村是革命的  “星星之火”点燃的地方。下列历史活动中,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南昌起义
C.土地革命D.共产主义小组纷纷建立
11.
“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建立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幅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孙中山
12.
1492 年10 月12 日,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天,直到现在美洲十几个国家都把这一天定为“美洲发现日”,予以纪念。与这一纪念日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麦哲伦B.华盛顿C.哥伦布D.玻利瓦尔
13.
《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由议会决定。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议会的权力受到限制
B.国王的权力不断扩大
C.英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D.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4.
1908 年前后,欧美流行着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一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的福特(汽车) 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动诗句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蒸汽机的改良B.世界大战的结束
C.启蒙运动的发展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对日宣战演说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