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236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6

1.综合题(共4题)

1.
【在和睦中走向繁荣】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促成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160组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汉代的强大。汉代是我国大一统的巩固时期,而秦朝才是大一统的建立时期,唐朝诗人李白写诗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材料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清乾隆帝称赞承德避暑山庄墙外寺庙的诗句
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材料一赞扬了秦皇汉武在国家统一上分别有什么贡献?
(2)读材料二,分析唐太宗的民族思想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3)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清朝百余年“中外一家”和清朝前期的哪些民族政策和措施有关?
(4)回顾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程,这对我国当前民族关系有什么启示?
2.
【在屈辱中不断抗争】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材料一: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多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以前的尊重和颂扬。
(1)列举近代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侮辱和谩骂”最终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
(2)请按照日本学者的理论顺序,排列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事件
(3)你认为按照上述顺序,中国能避免被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吗?简述理由。
3.
【用法律规约权力】
人类宪法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人权进步史。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
——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导致英王“统而不治”的法律是什么?英王“统而不治”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美国建国之初,华盛顿通过1787年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要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困难之一就在于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1787年费城制宪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材料三:对于在这里的我们而言……更多的吸取他们(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完成他们已经完全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坚信……一个由人民组成、人民治理并且为了人民的政府将在地球上永存
——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讲
(3)材料三中美国黑人在“完成……为之献身的事业”的过程中,通过什么文献也成为了“人民”的一部分?
(4)综上所述,材料中所涉及的法律文献有何共同作用?
4.
【用科技发展经济】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科技是决定性力量。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由中国自主芯片研制的超级计算机以每秒12.5亿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每秒9.3亿亿次的持续计算能力实现“三连冠”;天宫、蛟龙、天眼、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带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的提升。
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过程中,民用客机、超级运输机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极大地减少了旅行和运输的时间,降低了成本;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高速列车、跨海铁路和海底隧道也相继问世,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1)材料一中我国的科技成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些方面的成果?
(2)分析材料二,你认为科技成果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请再分别举出前两次科技革命成果说明(各一例,
(3)我们应当怎样使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

2.选择题(共6题)

5.
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
①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③在此发表《中美联合公报》,见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A.上海B.南京C.广州D.厦门
6.
大革命失败后,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l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    )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D.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7.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8.
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之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9.
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
10.
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对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B.战前都建立了两大军事集团
C.北非地区都成为战争的主战场
D.都使西欧国家遭到严重削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