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三)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232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8

1.综合题(共1题)

1.
近百年来,世界不断在发展,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世界格局不断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最近,谷歌的阿尔法狗击败了围棋九段李世石,举世震惊。……人们已经相信,在个人电脑时代、网络时代、手机时代之后,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顾险峰《人工智能的历史回顾和发展现状》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的原因。材料中的“群雄竞起”指什么?
(2)材料二中“人工智能”所属的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本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选择题(共16题)

2.
下图是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
A.13世纪
B.14世纪
C.15世纪
D.16世纪
3.
某剧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拍摄一部历史片,准备了如下素材,你认为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平定大小和卓
4.
下表是一位同学运用多元史观对近代某一思想的评价。据此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兴起的历史事件是(    )
史观
评价内容
全球史观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体现了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近代化史观
冲击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文明史观
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承认了中学不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客观上使中国人由传统文明开始走向现代文明。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5.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持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6.
“以***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把革命的主要力量转移到农村,成功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变,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开始于
A.八一南昌起义
B.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7.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8.
清明节期间,四川广安某班开展了“纪念家乡伟人——邓小平”的主题班会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百团大战总指挥
B.中共一大主持人
C.重庆谈判中共代表
D.千里跃进大别山指挥官
9.
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是记忆的好方法。排列正确的是
①百团大战
②七七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台儿庄大捷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10.
下表是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由此判断上表中工业、农林水利、运输交通的比例最有可能的是(    )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交通
其他
投资比例(%)
 
 
 
17%
 
A.57%、8%、18%B.36%、28%、19%
C.28%、27%、28%D.16%、52%、15%
11.
从下图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B.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下滑可能和“文化大革命”有关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D.“文化大革命”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2.
“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基本法》的此条款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B.“一国两制”构想
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
观察下图——向“距离”挑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推断出“某时代”指的是蒸汽时代
B.依据①和③推测②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在蓝天飞翔”
C.电气时代促使飞机和汽车研制成功是发电机的发明
D.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14.
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扬了拿破仑的个人威望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5.
中国政府在向美国政府介绍《反分裂国家法》时,将“分裂”一词译为“SECESSION”(在美国这个词特指1861年南方11个州脱离联邦的叛国行为)。中国政府这样翻译的用意是
A.赞扬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决了种族歧视问题
B.说明反对国家分裂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之举
C.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独”,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
D.表明中国和美国的分裂行为完全一样
16.
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去25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共产主义……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这反映出
A.苏联存亡事关英美的命运
B.英苏已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C.丘吉尔不再反对共产主义
D.苏联欲拉拢英美抵御德国
17.
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史实有()
①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结成    ④联合国的成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