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232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8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
——顾炎武
材料五“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和人物C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你知道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什么吗?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什么危害?
(5)从材料五中可看出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一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概述其原因。
(6)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2.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世界的发展。
材料二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三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请回答:
(1)英国是较早崛起的世界性大国,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对英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2)导致材料二中俄国“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的这场改革是什么?这场改革的原因和作用分别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有哪些事件促成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写出两点即可)
(4)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通过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
3.
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的全体之攻击”。
材料三伴随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竟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有人说这一体系不能长久存在下去,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中《北大西洋公约》成立的北约组织,是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哪一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该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3)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2.选择题(共13题)

4.
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③①
5.
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文化大革命》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6.
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应放置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7.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的利益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9.
下列口号、标语与抗日战争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0.已知A={(x,y)|y=2x+1},B={(x,y)|y=x+3},则A∩B=(   )
11.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2.
观察下图,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邓小平南方谈话B.香港、澳门的回归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13.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推测下列文明成果由古代埃及人创造的是
A.
B.
C.
D.
14.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
A.郑和下西洋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新航路开辟D.马可•波罗来华
15.
如果把“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B.资本主义体制确立
C.工业文明的浪潮D.民族复兴新道路
16.
某校九年级(1)班小利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
②它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