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229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9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1)什么事件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二:下图是美国发行的一枚有关中国题材的邮票,邮票中央圆圈内印有“July7,1937抗战救国July7,1942”字样,左右两边分别是“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和“民族、民权、民生”字样。
(2)邮票上面中美两位人物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什么国家?材料二表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
2.
加强经济建设,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20世纪30年代,美国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编自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建立起全球市场”的主要原因。材料中“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是什么?
材料二: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2)能够确立英国“漫长的19世纪”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为什么“认为美国20世纪进入了终结阶段”,请结合史实说明。
(3)依据上述材料相关史实,谈谈对欧美经济发展的认识。
3.
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欧亚大陆到大西洋)

(1)东西方经济交流路线从“欧亚大陆到大西洋沿岸”变化直接原因是什么?促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事件是什么?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
材料二:“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孙中山:《<战后太平洋问题>序》(1919年)
材料三:近期美国一直高调宣扬“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要重返亚太……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光谦认为,美国正在加紧进行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布局,意在遏制任何可能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对手,继续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
——摘自《希拉里: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结果如何?
(3)标志美国开始推行“全球霸权”战略是什么?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中国的主要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平洋问题与中国关系,并简要说明。

2.判断题(共1题)

4.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着社会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东西经济的交流。
改正:
(2)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迈入核大国行列。
改正:
(3)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
改正:
(4)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科技转化生产力速度加快。
改正:

3.选择题(共6题)

5.
导致下图我国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B.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6.
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论及到:“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
A.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
B.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
C.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D.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大转移目标
7.
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
部门
工业建设
交通通信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所占比例




 
A.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8.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帕特农神庙
B.巴黎圣母院
C.故宫
D.金字塔
9.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曾感叹:“当我们谈论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之后,俄国采取了哪一行动开始“前行”: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十月革命
D.实施新经济政策
10.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爵士说道:“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引起文中“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实力壮大的威胁
B.冷战局面的正式形成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4.填空题(共3题)

11.
政策的制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  ”,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正统思想。
(2)清朝前期对外实行  政策,它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3)1956年底,  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2.
古今中外,文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今天汉字是从  演变而来的,秦朝统一全国后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2)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3)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  改革。
13.
加强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
(1)商鞅变法,符合秦国新兴  阶级愿望,结果使其富国强兵。
(2)1952年底,  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20世纪70年代初,  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