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229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近来,钓鱼岛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2分)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4分)“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材料三: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2)根据材料三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6分)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其重大意义。(8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2)材料二的照片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此事有何重大意义?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
古代中华文明灿烂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较少受到世界其它文明的影响;近代中国不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也逐步接受世界先进文明;现代中国更是与世界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秦朝和雅典城邦的重要制度说明古代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8分)
(2)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受到哪些世界因素的影响?(6分)
(3)新中国哪些外交成就可以说明中国融入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4分)

2.单选题(共10题)

4.
罗马帝国管辖其辽阔疆域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
A.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B.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C.普及推广罗马法律D.提高罗马军团的镇压力量
5.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6.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① 太平天国在此建都 ② 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③ 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定都 ④南京的解放,标志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未涉及的历史事件(   )
A.虎门销烟B.签订《南京条约》C.签订《马关条约》D.香港回归
8.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应是(   )
A.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
B.八国联军侵华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中日签订“二十一条”
9.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盟军的参战B.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援
C.敌后战场坚持抗战D.全民族抗战
10.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 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得出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社会动乱
C.二战后欧洲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12.
当今世界一方面出现韩、朝对话,东西德合并和台海关系的改善,另一方面中东局势恶化、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爆发。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当今世界(   )
A.两极格局的结束B.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C.地区动荡加剧D.和平趋势加强和地区性动荡加剧
13.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情况见下表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870年
数量(万吨)
1.90
5.51
10.00
 
这一现象表明:(    )
①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②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 ④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选择题(共9题)

14.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8个陆军师集体转业,改编为建筑师。这一决定的目的是(    )

15.

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费,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找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    )

16.

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

17.

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

18.

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

19.如图,河坝横断面背水坡AB的坡角是45°,背水坡AB长度为20 {#mathml#}2{#/mathml#} 米,现在为加固堤坝,将斜坡AB改成坡度为1:2的斜坡AD【备注:AC⊥CB】

20.

法国共产党员亨利·巴比塞所著《斯大林传》的俄文译本于1936年出版,定价低廉到只要l卢布,印数则达到30万册。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21.

法国共产党员亨利·巴比塞所著《斯大林传》的俄文译本于1936年出版,定价低廉到只要l卢布,印数则达到30万册。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22.

法国共产党员亨利·巴比塞所著《斯大林传》的俄文译本于1936年出版,定价低廉到只要l卢布,印数则达到30万册。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