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裕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216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0

1.综合题(共3题)

1.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中美关系的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结论,能从材料一分析得出的,判断正确,不能得出判断错误。
① 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行为,具有正义性 (______)
② 抗美援朝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 (______)
③ 抗美援朝原因之一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______)
④ 中美两国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______)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


(2)回忆往昔,难忘屈辱,列举在历史曾经侵占台湾的两个殖民国家。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从中发现哪些变化?
(4)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有(______)
A.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B.国家实力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C.美国对台军售根本目的是支持台独D.美国对台军售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
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帮助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的切入点。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 红卫兵 ② 大炼钢铁 ③ 安居工程 ④ 两个凡是  ⑤ 公开招聘 ⑥ 原子弹 ⑦ 小康社会 ⑧ 公私合营 
(1)将材料一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   B:   C: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是如何逐步扩展的。
材料三 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
时间
1979--1982年
1992年
2001年
2008年
外商直接投资
17.69亿美元
110.08亿美元
488.78亿美元
1083.12亿美元
 
(3)结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联合公报》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3)中美关系曲折发展,你认为阻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2.列举题(共2题)

4.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 上颁布的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文革中     含冤病逝,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5.
弘扬正能量,圆我中国梦,写出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1)为建设大庆油田作出贡献的“铁人”是
(2)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人民好干部是  
(3)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带核试验工作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3.判断题(共1题)

6.
独立梦、工业梦、强军梦、科技梦…“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请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
错误:        改正:
(2)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
错误:        改正:
(3)新中国成立后,为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
错误:        改正:
(4)因钱学森在生物医学的重大贡献,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错误:        改正:

4.选择题(共10题)

7.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
8.
下表为“新中国历年粮食产量数据”,引起1956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1950年
1956年
1970年
1980年
产量(万吨)
13213
19275
23996
32056
 
A.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分田包产到户
9.
“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更大的贡献在领导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此观点重在强调邓小平 ( )
A. 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B.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C. 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D. 文革后期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10.
《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词,由“革命风暴席卷全球,牛鬼蛇神一片惊慌”改为“中华儿女发奋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这一变化体现(  )
A. 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 B. 由“马克思主义”转向“***思想”
C. 由“两个凡是”方针转向“实事求是” D. 由重工业发展为主转向轻工业发展为主
11.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从“粮票----股票”,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
B.从屈辱外交到和平外交
C.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2.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材料中会议航向的转变是由于 (  )
A.“平等互惠”成为各国共识B.“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认可
C.成功解决了亚非的发展问题D.赶走了帝国主义国家参会代表
1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歌词反映了(  )
A.人口众多B.民族团结C.共同繁荣D.高度自治
14.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母亲!我要回来……”。与“我要回来”对应的事件是(  )
A.和平解放西藏B.澳门回归祖国C.武装解放台湾D.中英政权交接
15.
对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横批恰当的是(  )
A.义务教育B.科教兴国C.高等教育D.素质教育
16.
能直接从下表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使(  )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居民存款余额
1978年
343元
136元
210.6亿元
2007年
13786元
4140元
172534亿元
 
A. 生产效率提高 B. 综合国力增强 C. 人民生活改善 D. 思想观念转变

5.填空题(共1题)

17.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3)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4)1986年,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纲要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列举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