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8周(10月)教研联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202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8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
——日本记者1900年日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 “割地求和”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记载的事实是哪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后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4)清政府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
(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最终结果如何?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选择题(共26题)

3.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以身殉国的资料归纳在一起,他们确立的研究主题是(  )
A.抗击侵略B.对外交往C.民族关系D.科技创新
4.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建立了革命政权B.都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5.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
从经济的角度看,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一个分水岭。以下哪个说法能有效佐证这一观点 (   )
A.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大城市B.列强经济扩张的方式和民族资本加速发展
C.民族革命成为历史的主流D.开辟通商口岸的地域发生显著变化
7.
1896年春谭嗣同《有感》一诗中描述:“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诗是对下面哪一现象的愤慨?(  )
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失去了更多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更甚
D.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沦为了洋人朝廷
8.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 年 6 月 2 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他记述的一幕应该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9.
2018年7月至9月,我国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水下12米处的海床上,发现有一艘沉船。9月15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經遠”舰牌子。由此确定这艘沉船就是与致远舰一样,在某场战役中沉没的“经远”号装甲巡洋舰。这场战役指的是(  )
A.英法炮轰广州B.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10.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11.
台北故宫曾经展出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正本,下列不属于该条约的条款是(   )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作为赔偿军费
B.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据守主掌
C.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D.恩准英国人民……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贸易通商无碍
12.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13.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A.德意
B.俄奥
C.英法
D.美日
14.
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A.逼迫清政府焙偿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减.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15.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16.
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
A.杨秀清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
17.
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18.
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
19.
一首民歌说:“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鹦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巾。”下列人物中是“红头巾”领袖的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华尔 D. 洪秀全
20.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兴中会B.光复会C.同盟会D.华兴会
21.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22.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清政府自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   )
A.政治体制B.军事技术C.生产技术D.思想文化
23.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A.放弃天朝观念
B.学习西方技术
C.拥护民主共和
D.反抗列强侵略
24.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25.
小明在某一网站看到这样一个题目: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都是中国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而发起的,二者的相同之处不包括哪一条(  )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主张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D.都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
26.
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27.
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28.下列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