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城区十四校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201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0

1.综合题(共4题)

1.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中的《南京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图2中的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其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其依据是什么?

(3)图3反映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正面战争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做了必要准备的事件是什么?

(4)图4中的场景发生在解放战争的哪次重大战役?你怎样理解“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2.

   在世界文明坐标系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04年韩国首尔第一家孔子学院建立以来,目前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70多所孔子学院,尚有200多所处于申请中。

——吴飞《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所创立的学派及该学派的思想核心。

材料二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取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2)材料二中所讲的“选举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教育事业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三大发明西传后对西方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见图5、图6


(4)材料四中图5所反映的内容对世界外交有何积极意义?在图6呈现的历史时刻,邓小平通过什么伟大决策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舞台?

3.

   为了迎接建党98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正在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展示影片﹣﹣追忆历史)

(1)《战狼2》和《厉害了,我的国》的热播,引起强烈反响。影片中的撤侨场面和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充分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国梦。在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实践中,是谁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又是谁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

(绘制图示﹣﹣理清历史)

(2)年代尺上的事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奋斗历程,请你将二处空格按先后顺序补充完整。


(设计表格﹣归纳历史)

(3)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你完成表格空缺处①的填写。

事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核心内容

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意义

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开始走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整理图片﹣﹣把握历史)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4)看到图一,你会想到是万隆国际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中国提出的什么方针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5)图二中的人物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在国际农学界获得了怎样的赞誉?

(总揽全篇一一感悟历史)

(6)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历程。面对日益强大的祖国,你有什么感想?

4.

   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是美国三位著名的总统,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成绩是无以伦比的,他领导军队成功地赢得了一次艰难的战争,取得了独立。他领导的议事机构建立了全新的政府——无论是形式还是原则,直到这个政府稳定下来。在他整个的文人和军人的生涯中,他严格按照各项法则,这些法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杰斐逊自传》

材料二他在1864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重申:“我的敌人说,我现在进行这场战争的唯一目的是废除奴隶制。只要我还是总统,这场战争现在和将来都要为恢复联邦这个唯一目标而进行下去。但如果不像我做的那样使用解放黑人奴隶这一手段,那么人类的经济力量都无法把这场叛乱镇压下去。

——罗荣渠《美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说道:“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此举让美国人民获得了新生。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他”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中所述的“这场战争”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他”认为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相同的历史作用。

2.选择题(共14题)

5.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朝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政策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6.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的地点是
A.会宁B.桑植C.南昌D.遵义
7.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8.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B.青年学生首先发起运动
C.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D.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9.
在1936年12月的一份中国《民报》的报道中,有关键词“华清池”、“兵谏”、“张学良和杨虎城”,所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五四运动
10.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做出巨大贡献并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B.李四光C.侯德榜D.袁隆平
11.
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三通”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新中国的外交成就D.民放团结与祖国统一
12.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3.
诗句“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描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A.《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B.埃及金字塔
C.大运河
D.故宫
14.
奥运会的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指的是
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巴比伦
15.
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   )
A.文艺复兴的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
C.科学革命的开展D.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6.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B.《开罗宣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17.
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一生所成就的“大事业”是
①领导十月革命
②实行新经济政策
③成立苏联
④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8.
***说:“象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二战中的哪次战役,直接证明***的论断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战役D.攻克柏林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