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4)请问这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究,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4)请问这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究,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试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驶。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法必受监督。”
——摘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1)依据材料,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短短几千个字”以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示中美国三个机构分别行使什么权力?美国能够建立这种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早期的美国颁布什么法律文件来实现“用权必受监督”的?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制定了什么重要法律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我国这部法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4)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试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驶。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法必受监督。”
——摘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1)依据材料,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短短几千个字”以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示中美国三个机构分别行使什么权力?美国能够建立这种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早期的美国颁布什么法律文件来实现“用权必受监督”的?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制定了什么重要法律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我国这部法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4)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17题)
5.
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但是具有诱发作用的鸦片故争往往被确定为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规模大时间长 |
B.中西方之间开始文化交流 |
C.中国出现近代化生产方式 |
D.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
6.
胡适的《留学日记》载:假设戊戌变法不被推翻,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或许中国已经富强起来。对此认识正确地是
A.观点正确,因为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 |
B.观点正确,因为变法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 |
C.观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
D.观点错误,因为改良之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
7.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源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
B.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
C.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
D.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
8.
“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A.1894年 |
B.1919年 |
C.1912年 |
D.1927年 |
9.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
10.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 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
12.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C.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
D.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
13.
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
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 |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
15.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市民阶级兴起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为反封建斗争准备了领导力量 |
B.推动了西欧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
C.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
D.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
16.
1688年,英国发生了宫廷政变。这场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就取得了成功,因此历史学家称之为“光荣革命”。关于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 | B.推翻了国王专制统治 |
C.革命主力是人民群众 | D.英国从此不再设国王 |
17.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 B.劳动力较丰富 |
C.海外市场广阔 | D.追逐更大利润 |
18.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
C.《人权宣言》——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
D.《拿破仑法典》——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