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观察下列新版四大名著的剧照,回答问题。

(1)四大名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上述四部作品,你读过哪一部?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人物?说说你喜欢他(她)的理由。
(3)鲁迅曾说:“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脚色……”你认为该如何阅读古典小说?

(1)四大名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上述四部作品,你读过哪一部?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人物?说说你喜欢他(她)的理由。
(3)鲁迅曾说:“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脚色……”你认为该如何阅读古典小说?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小诗
材料二 某古典名著中有这么一段对话:佛祖……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小诗蕴含的深刻含义的?
(2)材料二对话选自哪部小说?
(3)在材料二小说中,作者借助神话故事反映人间现实。你认为“佛祖”和“大圣”分别代表了什么?孙悟空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你认为这部小说有什么不足之处?
材料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小诗
材料二 某古典名著中有这么一段对话:佛祖……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小诗蕴含的深刻含义的?
(2)材料二对话选自哪部小说?
(3)在材料二小说中,作者借助神话故事反映人间现实。你认为“佛祖”和“大圣”分别代表了什么?孙悟空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你认为这部小说有什么不足之处?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1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部文学名著?
(2)你知道图2反映的是什么故事吗?它出自哪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3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命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1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部文学名著?
(2)你知道图2反映的是什么故事吗?它出自哪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3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命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2.连线题- (共1题)
4.
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①《水浒传》
①《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西游记》 |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 |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
3.选择题- (共10题)
8.
歌曲《说唱脸谱》中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材料所述剧种形成于( )
A.18世纪末 | B.19世纪中期 |
C.19世纪末 | D.20世纪初 |
10.
人们评论昆曲时认为,“乾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走向衰落。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 |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
12.
有这样一部著作,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还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这部著作是( )
A.《红楼梦》 |
B.《西游记》 |
C.《三国演义》 |
D.《水浒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连线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