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A.两个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
B.自从校长提出“读书工程”以来,全校师生趋之若鹜,读书蔚然成风。 |
C.登上市郊南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
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blank#}1{#/blank#}.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blank#}2{#/blank#}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blank#}3{#/blank#} ,蜡烛燃烧为{#blank#}4{#/blank#}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b、通电中: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blank#}5{#/blank#} ; 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热、放热属于{#blank#}6{#/blank#} 变化.
【结论】猜想{#blank#}7{#/blank#} (填“一“或”二“)正确.
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blank#}1{#/blank#}.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blank#}2{#/blank#}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blank#}3{#/blank#} ,蜡烛燃烧为{#blank#}4{#/blank#}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b、通电中: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blank#}5{#/blank#} ; 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热、放热属于{#blank#}6{#/blank#} 变化.
【结论】猜想{#blank#}7{#/blank#} (填“一“或”二“)正确.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句中划线的词依次是形容词、数量词。 |
B.“任劳任怨”和“美丽又善良”都是并列短语。 |
C.“九十年来,嘉兴南湖上那艘船一直指引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船指引方向”。 |
D.“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建议。”一句中“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作定语成分。 |
A.为了防止踩踏事件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
B.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C.书籍成了我写作的源头活水之一,对我在写作上获益良多。 |
D.当法律信仰逐步在公众心中构建起来的时候,“醉驾”这一汽车社会顽疾的根治也就 |
A.我们吟诵着***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
B.我轻轻地摇了摇头:“你……究竟想和我说什么呢?” |
C.贾平凹历时4 年创作的小说“古炉”出版发行,该作品延续了其乡土文学的创作风 格。 |
D.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化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中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是( )
2.诗歌鉴赏- (共1题)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第一二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 的。 |
C.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可 |
【小题2】颈联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绝”的写景名句,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文字描绘这幅画面。(50字以内)(3分)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运动提高孩子智力
①家长及教育者认为,锻炼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能防止肥胖,并无益处,因为运动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于智力无补。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②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能让孩子上课时精神更集中。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还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动作练习也能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2006年,马修·马哈尔让243名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发现,学生们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增加了8%.最不专心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加了20%。
③尽管科学家们还不清楚,锻炼为什么会对大脑有好处,但动物实验表明,体育活动也许能刺激一些脑区的神经元生长,而这些脑区对记忆和执行功能极为重要。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把大鼠放在装满玩具、可攀爬物体等各种东西的较大鼠笼里,这些物体对大鼠的体力和脑力都有刺激,所以这些大鼠的大脑皮层会发育得比较厚,而大脑皮层掌管着高级推理和决策能力。身体活动和智力刺激两种因素都有助于提高大鼠的认知能力.但究竟是哪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④神经科学家亨利埃特·范普拉克和同事研究发现,在锻炼后,大鼠脑中一些有助于构建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的关键蛋白含量有所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就属于上述蛋白,前者能刺激血管生长,后者则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可以刺激脑部海马区的齿状回部分。海马区是大脑中分管记忆的“总机”,把各种想法串在一起使之扎根于心灵。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娄淑杰和同事,在研究中训练5周大的幼鼠在转轮里跑动(健康大鼠一天能轻松跑上好几千米。一周之后,与没有跑步的大鼠相比,跑步大鼠齿状回脑细胞中的VEGF、BDNF等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要多一些。有证据表明,人类在有氧运动后神经生长因子也会增多。
⑥但是,强度过大的锻炼对智力的刺激作用也许还比不上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⑦可见,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教育者若想要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就应当保证学生足量的体育课和体活课。
(摘自《环球科学》2011年3月号,有删改)
【小题1】适量的运动除了可以防止肥胖,使孩子上课注意力更集中,集中时间更长,还有哪些益处,请依据原文分条概括。(3分)
【小题2】第⑤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小题3】下列对文章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师生和家长形成关于运动的正确认识,如:孩子们适度的运动,不 仅能防止肥胖,还可以提高智力。 |
B.这篇文章援用了一些实验事例,虽增强了可信度,但例子过多,如③④⑤段中都用有关老鼠作实验的例子,重复赘余,使文章不够简洁。 |
C.这篇文章中援用了一些科学术语,如第④段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使文章阐述的内容更科学、更准确。 |
D.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严密,运用词语十分讲究分寸,如第③段中的“也许”“极为”即属于此。 |
4.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