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郑和下西洋

图二新航路开辟
材料二 明清,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在内向性和外力作用下,中国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海上贸易衰落原因?
材料一

图一郑和下西洋

图二新航路开辟
材料二 明清,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在内向性和外力作用下,中国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类型有什么不同?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一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海上贸易衰落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材料二:《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演论》“风行到全国”的原因?
(3)材料一、二中的两部著作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材料一:《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材料二:《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四十自述》
(1)材料一中的著作的作者是谁?该著作反映了他什么主张?近代中国的哪一运动首先实践了这一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演论》“风行到全国”的原因?
(3)材料一、二中的两部著作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4.
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材料三:据统计,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他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分裂给欧洲造成怎样的影响?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列举“区域经济合作”的两个事例。
(3)依据材料三,它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一: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材料三:据统计,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他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分裂给欧洲造成怎样的影响?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列举“区域经济合作”的两个事例。
(3)依据材料三,它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有何影响?
2.选择题- (共17题)
5.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哪场战争失败后开始?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北洋军阀集团无疑是一个反动的政治军事集团,它在辛亥革命前后各16年的历史进程中主要是扮演了历史舞台上为人唾骂的丑角。下列斗争中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8.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以上言论与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一致
A.康有为 |
B.李鸿章 |
C.孙中山 |
D.李大钊 |
9.
1980年8月,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邓小平说:“在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邓小平所指的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C.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10.
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此则材料主要强调
A.抗战对中国造成巨大损失 |
B.抗战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
C.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11.
“如果此军事行动成功,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成助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此军事行动指的是
A.转战陕北 |
B.挺进大别山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12.
***曾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此番评论受什么事件的影响?( )
A.抗日战争胜利 | B.西安事变 |
C.重庆谈判 | D.开国大典 |
13.
无论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重建或者恢复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原殖民地国家而言,加快工业化进程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更是成为巩固与维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为此中国政府开始
A.抗美援朝 |
B.土地改革 |
C.实施“一五”计划 |
D.实施西部大开发 |
14.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欧国家制定“尤里卡计划”,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制定“科技立国”战略,中国制定“863计划”。由此看出哪一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A.外交因素 |
B.科技因素 |
C.市场因素 |
D.教育因素 |
15.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对世界和自己没有明确的认识,别人认为什么是对的,他就去做。别人说什么是不好的他就不做。那他是为自己活着的吗?他死去的那一天,你会不会怀疑他是不是生存过?”这段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 B.蒙昧主义 | C.浪漫主义 | D.禁欲主义 |
16.
司汤达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无一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拿破仑是在向世界证明,经过多少世纪之后,恺撒和亚历山大终于后继有人。”以下结论最能为此说法提供证据的是
A.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 |
B.对外战争扩大法国领土 |
C.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
D.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维护了法国的利益 |
17.
由于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这说明了( )
A.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
C.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
D.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
18.
当时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侵略主要是假手当地封建者进行的。此时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主要对象是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仍是旧式的民族反抗运动,宗教色彩较浓,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领导者多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下列属于材料所描述时期民族解放运动领导者的是
A.章西女王 |
B.玻利瓦尔 |
C.尼赫鲁 |
D.卡斯特罗 |
19.
19世纪初期,欧洲出现了一批社会改革者,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上。但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下列汲取其精华并突破其局限的是
A.启蒙运动 |
B.宪章运动 |
C.空想社会主义 |
D.马克思主义 |
20.
1888年日本学者松本三之介说:“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产生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此材料强调了( )
A.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工业快速发展 |
B.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
C.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
D.日本盲目吸收外来文明的危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