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2题)
2.综合题- (共3题)
3.
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
(从无到有)
材料一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弱到强的过程。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三 □会议……让博古下了台,这样全党终于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顺利完成了长征。
(1)材料一中“四十年前”是指哪一年?“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人民军队”的创建和什么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的第一支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会议前面的“□”内应该填写什么地点?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哪位领导不顾个人安危,亲赴西安谈判从而最终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结合材料分析,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
(从无到有)
材料一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董必武
(从弱到强)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弱到强的过程。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三 □会议……让博古下了台,这样全党终于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顺利完成了长征。
——陈毅《三年游击战争回忆》(摘编)
材料四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中“四十年前”是指哪一年?“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人民军队”的创建和什么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的第一支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会议前面的“□”内应该填写什么地点?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哪位领导不顾个人安危,亲赴西安谈判从而最终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结合材料分析,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
4.
思想解放与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突出“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7世纪以来,在“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的理念下,西方人在物理和生物两个科学领域各有何重大理论成果?
(2)材料二中工业1.0最早开始于哪一个国家?它在动力方面的最重要发明是什么?
(3)据材料二指出,工业2.0时代又被称为什么时代?这一时期号称“发明大王”的人是谁?工业3.0时代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4)试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材料一: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近期,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他们认为工业1.0是指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2.0是电气化,还有流水线、批量生产、更强调标准化;工业3.0是信息化,高度自动化生产,基本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而工业4.0的主要特征则是网络化生产,强化生产过程的虚实结合。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突出“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的重大事件是什么?17世纪以来,在“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的理念下,西方人在物理和生物两个科学领域各有何重大理论成果?
(2)材料二中工业1.0最早开始于哪一个国家?它在动力方面的最重要发明是什么?
(3)据材料二指出,工业2.0时代又被称为什么时代?这一时期号称“发明大王”的人是谁?工业3.0时代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4)试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式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材料二:普京在评论苏联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
(2)结合所学分析苏联能够同德国展开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时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工业企业尽成枯技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3)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以上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何相同点?
材料一:“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式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材料二:普京在评论苏联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
(2)结合所学分析苏联能够同德国展开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时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工业企业尽成枯技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3)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以上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何相同点?
3.选择题- (共13题)
6.
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11.
2013年8月27日,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举行乔迁暨揭幕仪式,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资料,如:***在1924年6月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长时,写给农民部长甘乃光的亲笔书:国民党当年发给***的薪水单;还有周恩来、董必武、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共重要领导人物的亲笔史料。这些文物
A. 是研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史料
B. 见证了国共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C. 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史料
D. 见证了国共合作抗日的伟大历程
A. 是研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史料
B. 见证了国共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C. 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史料
D. 见证了国共合作抗日的伟大历程
12.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指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13.
归纳、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历史中的大事件,在比较归纳中,两历史事件相同之处是
①产生背景相同,都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②都可归类到思想解放专题中
③传播过程中都在法国达到高潮
④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①产生背景相同,都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②都可归类到思想解放专题中
③传播过程中都在法国达到高潮
④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4.
“农奴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 B.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
C.日本明治维新 | D.俄国1861年改革 |
16.
比较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可发现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德国都是战败国,付出很大代价
②中国都是战胜国,均提高了国际地位
③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客观上都推动科技的发展
①德国都是战败国,付出很大代价
②中国都是战胜国,均提高了国际地位
③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客观上都推动科技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7.
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5周年,105年前的巴尔干半岛笼罩着战争的阴云,人们生活在“火药桶”旁,最终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三国同盟的建立 |
B.萨拉热窝事件 |
C.三国协约的出现 |
D.巴黎和会的召开 |
18.
二战后,西欧国家大力推行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人民生活,显示国家的实力 |
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缓和阶级矛盾 |
D.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巩固社会秩序 |
4.填空题- (共5题)
21.
改革,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
(1)为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改革是________
(2)使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是________
(3)对推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意义重大的改革是________
(4)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命运的改革是________。
(1)为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的改革是________
(2)使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是________
(3)对推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意义重大的改革是________
(4)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命运的改革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