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155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6

1.综合题(共2题)

1.

   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严重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体制?

(走向世界篇)

材料四 也许,我们应该把1989年看成是20世纪的结束,而将1978年看作是21世纪开始的标志。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而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

﹣﹣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

(5)由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视角来分析,为何把中国的1978年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材料五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6)由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思想领域来看,这里的“光亮”主要是指什么?

2.

   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课,分组探寻英国、美国的近代崛起历程。

A组同学探寻英国崛起历程:

英国的面积仅有 24 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 6000 万,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时 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 世纪的世界领导 者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 1860 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 世界的 40%~50%,欧洲的 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1)体制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政治保障,请说说英国在 1689 年前后的政治体制演变。

(2)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B 组同学探寻美国崛起历程:

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2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

(3)材料中说:“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首批开辟者?

(4)请为“18~19 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论点: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统一、领先科技发展史实(各一例)

(5)通过探讨,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应具备哪些要素?(至少回答两点)

2.选择题(共17题)

3.
如下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内容反映的“国粹”艺术是(  )
A.元曲B.昆曲C.杂剧D.京剧
4.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他所说的“天安门”分别是指(  )
A.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遵义会议
C.新文化运动    共产党成立
D.五四爱国运动   开国大典
6.
下面影视作品共同反映了(  )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少数民族抗日武装的抗战
7.
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9.
观察、运用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下侧地图,据此判断,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0.
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排序正确的是(  )
①疯狂年代 全面内乱
②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③艰难探索 曲折发展
④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A.①③②④B.④③①②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11.
有学者写道:“互联网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商用以来,就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全球范围发展起来,目前已延伸到2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7亿用户。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近年来,中国新互联网订户的月增长率达到5%到6%,位居全球增长势头最迅猛的国家和地区之列。”据此可以说明互联网(  )
①延伸范围广
②增长势头迅猛
③中国是互联网使用大国
④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12.
以下三幅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仔细观察,排列其出现的先后顺序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3.
下列哪一观点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A.人是罪恶、卑微的存在,只有上帝是完美的
B.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自己
C.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D.高贵并非天生的,而是自为的
14.
从人治走向法治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都在法治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以下各国颁布的法律文献搭配错误的是(  )
A.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美国﹣﹣《人权宣言》
C.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
15.
“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一事件是指(  )
A.查理一世召开议会B.攻占巴黎
C.攻占巴士底狱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6.
小名同学在《大国崛起》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中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某工厂烟囱林立,黑烟滚滚。历史上导致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B.人们纷纷投资手工业
C.工业无产阶级的兴起D.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17.
下列三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①③
18.
九年级二班的同学准备出一期历史板报,摘录了有关“跨国公司”、“国际资本流动”等的文字,还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这些材料的共同主题是(  )
A.不结盟运动B.世界性金融机构发展
C.经济全球化D.亚洲走向联合
19.
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