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广西马山县民族中学2019年春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153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7

1.综合题(共2题)

1.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大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务俗称割悍,请召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四十年,倭大掠桃清、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清,败之龙山……继光手歼其魁,蹙余威瓜陵江尽死。

——摘编自《明史·戚继光传》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成了中国同一战壕的战友……美国由此开始修补战略的缺憾。为使中国政府能更积极有效地组织对日作战,牵制日军在太平洋的行动……罗斯福总统不仅提议成立了中国战区……而且将中国列入了《联合国家宣言)4个领衔国之中,与美、苏、英并列。

——摘编自张来仪《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述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继光一军”指的是哪一军队?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美日两国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赴欧美参观”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有何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大国关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
中国共产党誕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富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党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悔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苏、美、英等理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接中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走相反的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一道路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走这一道路的原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分析中国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的“生死契约”反映的是我国农村的哪一变革?依据图二,概括我国粮食产量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图一和图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在新时期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简答题(共1题)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上?这一经济体制有何特点?在这一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创新,赋予新的内涵。请写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1978年以后,邓小平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形成了哪一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3)科技创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思想的解放。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请写出一例这一时期在交通领域方面的科技创新。这次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在此期间,近代的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其中哪一理论的提出打破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创新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选择题(共12题)

4.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然而明初的科举制度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次“厄运”。这主要是因为
A.考试随意发挥见解
B.打破了门第的限制
C.采用八股取土
D.形式灵活多样
5.
恩格斯曾说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竟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趁机向中国搜取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材料中“对华作战”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日本侵华战争
6.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1900年,在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的是
A.太平军
B.北伐军
C.八路军
D.义和团
7.
“1895年对日本作战,中国战败,使举国震惊,中国国内的反应是掀起了新一波改革思想的浪潮。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是康有为。“材料中“新一波改革思想浪潮”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玄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
下图反映的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这一历史事件。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
A.南昌
B.井网山
C.遵义
D.会宁
9.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0.
宣传语和口号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等口号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1.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起点是 (  )
A.中共十八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
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1804年颁布实施并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民法提供了参照蓝本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宜言》
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13.
如下图是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示意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
A.蒸汽机出现前,工业领域的动力是机械力
B.改良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生产部门的变革
C.改良蒸汽机的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D.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4.
“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1930年达420万,1931年攀升了近一倍;到1933年,竟然有1500-1700万工人失业。”材料反映了经济大危机
A.破坏性大
B.持续时间长
C.涉及范围广
D.影响广泛
15.
“他们在宣言中宣布: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缩结停战协定和和约。”这一“宣言”是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欧洲联盟条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