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央视《大国工匠》纪录片,聚焦“中国制造”。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1)材料一中“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指出造成鸦片战争后中国这一问题与《南京条约》哪一条款有关?
(2)材料二中***这番话反映了新中国中国初期“中国制造”怎样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新生的新中国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如何凭借“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历史的跨越。
材料一: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李鸿章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定要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1)材料一中“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指出造成鸦片战争后中国这一问题与《南京条约》哪一条款有关?
(2)材料二中***这番话反映了新中国中国初期“中国制造”怎样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新生的新中国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如何凭借“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历史的跨越。
2.
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臣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材料二: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一一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1)材料一所指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哪一领先成就为进入这一时代提供了前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是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关系的一例史实,对此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材料一: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臣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材料二: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一一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1)材料一所指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哪一领先成就为进入这一时代提供了前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是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关系的一例史实,对此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3.
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确认、解释,规律的揭示和价值的认同的基本环节。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史实的确认)
材料一:维也纳体系→一战后:A→二战后:B→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未来趋势:C
(1)请在横线上填写出与A、C处相对应的世界格局的演变名称。
A: ;
B:雅尔塔体系
C: 。
(史实的解释)
材料二: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的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
(规律的掲示)
材料三: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与苏联结盟和与美国结盟的过程中,也维护和争得了不少国家利益。中国利用与苏联的结盟,很快利用苏联的援助建立了中国的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力量;中国利用与美国的结盟,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使中国得以利用西方的外部资源迅速推进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并取得很大成果。
(价值的认同)
材料四: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孤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史实的确认)
材料一:维也纳体系→一战后:A→二战后:B→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未来趋势:C
(1)请在横线上填写出与A、C处相对应的世界格局的演变名称。
A: ;
B:雅尔塔体系
C: 。
(史实的解释)
材料二: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的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
——摘编自(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2)材料二中中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反映出该政策对当时的因际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规律的掲示)
材料三: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与苏联结盟和与美国结盟的过程中,也维护和争得了不少国家利益。中国利用与苏联的结盟,很快利用苏联的援助建立了中国的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力量;中国利用与美国的结盟,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使中国得以利用西方的外部资源迅速推进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并取得很大成果。
——摘编自秦亚青《中国学者看世界:国际秩序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结盟”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始于哪一次会议?(价值的认同)
材料四: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孤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正确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2.判断题- (共1题)
4.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括号内正确打“正确”;错误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公元前356年,秦朝的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改正:
(2)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十四年抗战”时期。
改正:
(3)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統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建交公报》。
改正:
(4)在大革命中,法国国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改正:
(1)公元前356年,秦朝的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改正:
(2)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十四年抗战”时期。
改正:
(3)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統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建交公报》。
改正:
(4)在大革命中,法国国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改正:
3.选择题- (共14题)
7.
按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20世纪的中国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个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年辛亥年里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
B.八路军开始百团大战 |
C.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8.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9.
1961年董必武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的“会上”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A.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
B.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
C.明确规定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
10.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地位改变 |
B.民族区域自治,人民当家作主 |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
12.
“有权不可任性”谱写了人类民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下列观点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B.《拿破仑法典》:近代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著名法律 |
C.《独立宣言》:主张建立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
D.《中华民国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诞生 |
13.
罗荣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A.玻利瓦尔 |
B.圣马丁 |
C.章西女王 |
D.华盛顿 |
14.
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个历史短剧---《1789年7月14日,不同寻常的日子》,准备在周末晚会上演出。在设计的台词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
B.“拿破仑帝国万岁” |
C.“坚决支持《独立宣言》” |
D.“打到巴士底狱去” |
15.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 | B.外来移民的涌入 |
C.工业革命的影响 | D.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自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①V1示数变大②V2示数变大③A示数变小④灯泡L亮度变亮,以上四点描述中正确的是( )
17.
“苏联1928年一1932年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成就”和“模仿”是指
A.斯大林模式、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
B.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
C.第一个五年计划、罗斯福新政 |
D.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