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台州书生中学八年级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148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3/6/25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二: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我国明朝的什么事情?这件事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有无,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作什么?
(3)材料三出自于哪个条约?该条约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4)阅读了材料二和材料三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阶段时间,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愈演愈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表示,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没有任何交涉的余地,不会向中方妥协,也不会轻易放弃向钓鱼岛派出公务人员的承诺。对此,中方强硬表态毫不退让,中国的海监船公务船不断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执法,中国的公务飞机也开始进入相关的领域,海空立体巡航钓岛强硬捍卫主权。
材料二:在近代,亚洲的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和工业文明的大潮,都发生了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但结果截然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与近代的哪次战争有关?此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的哪一具体条款与目前的中日岛争有密切的联系?(4分)
(2)近代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分别被谁首先打开“大门”?(2分)
(3)中国和日本的改良运动分别是什么?(2分)
(4)上述改良运动的结果有何不同?(4分)
3.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央视播映,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材料一:第一集《海洋时代》: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
材料二: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材料三: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
材料四:第三集《走向现代》: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世纪和18世纪,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自豪的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指出了上述事件发生的哪些原因?(4分)
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哪个国家?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的?(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5分)

2.选择题(共27题)

4.
学习了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
5.
2004年10月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请回忆历史上第一个中俄双方签订的边界条约
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6.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 (  )
A.林则徐B.康熙帝C.郑成功D.戚继光
7.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夏季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9.
近代出现了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区别这两大派别的关键是看他们是否
A.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
B.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坚决要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训练新式军队和培养新式人才
10.
(题文)身居香港的一位中国人,从前是给清政府交税,后来改向英国交税,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下列哪一个条约签定后开始的(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11.
“东沟海战天如黑,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辑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找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中法战争
12.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 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 肯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 谴责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 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13.
“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句话充分体现了_____观点 (   )
A.天主教B.神学派人物C.意大利人D.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14.

教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我们前行……

15.
刘刚总结了哥伦布创造的四个第一,你认为下列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个开始探索新航路B.第一个横渡大西洋成功
C.第一个登上了美洲土地D.第一个把印第安人纳入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16.
小刚同学在看《红楼梦》后惊呼“这不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吗?”小刚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_____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   )
A.荷马B.但丁C.彼特拉克D.莎士比亚
17.

以下是强强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18.
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厂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B.工人多分工合作
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D.机器大生产
19.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20.
15世纪,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发财,怎样到东方呢?从二百年前的马可波罗到后来的迪亚士都是向东走,但哥伦布偏偏“南辕北辙”,坚持认为向西航行也能够到达东方,支撑他这一观点的主要因素是
A.他得到了国王的支持B.他得到了航海图C.他相信地圆学说D.他的船队大
21.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动植物品种能够互相传播,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下列来自美洲的农作物是  (   )
①玉米 ②水稻 ③花生 ④番茄 ⑤马铃薯 ⑥茶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22.

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    )

①河流为城市提供主要水源

②河流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③河流对城市安全防卫有利  

④河流沿岸都形成冲积平原

23.
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出现在   (   )
A.西欧B.北欧C.东欧D.南欧
24.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所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非物所文化遗产有利于(    )

①全面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②增强文化软实力,树立文化自信

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莱克星顿的枪声
②波士顿倾茶事件
③《独立宣言》的发表
④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
⑤英军投降独立战争胜利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③⑤④
26.
在法国大革命中,将革命进一步向前推动的主要是 (   )
A.资产阶级B.贵族C.国王D.人民群众
27.
在工业革命中,在动力的发明和利用上,起到开创作用的人物是 ( )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富尔敦D.史蒂芬孙
28.
19世纪中期,一个英国人从伦敦到巴黎短期旅行,可供使用的交通工具有 (  )
A.汽船B.火车、汽船C.飞机D.汽车、火车、飞机
29.
下列人物有可能坐火车出行的是     (   )
①史蒂芬孙   ②华盛顿   ③马克思 ④孙中山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0.

读岩石物质循环图,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