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认真阅下列材料,以“探复兴之路,铸造新辉煌”为主题,完成下列探究学习任务。
材料一: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使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质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这就为中国的近现代化造成了藩篱。
材料二:中国革命最初是以俄国为师的。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先占领城市再发展到农村,中国革命一开始也想攻打城市,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后来***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持续不懈的艰苦努力下,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成就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
材料一: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使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质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这就为中国的近现代化造成了藩篱。
——《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改良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中的“他们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这就为中国的近现代化造成了藩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中国革命最初是以俄国为师的。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先占领城市再发展到农村,中国革命一开始也想攻打城市,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后来***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引自《中国近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始是什么?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持续不懈的艰苦努力下,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成就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
——评《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研究》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材料三中“中国道路”指什么道路?“中国经验”有哪些?2.选择题- (共9题)
5.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
A.开国大典 | B.西藏和平解放 | C.米棉之战 | D.一化三改 |
7.
他们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邓小平却只有1.5米,拿破仑不超过1.7米,但是这些身材“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的叙述符合他们“巨人形象”的是
①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社会保障法》,建成“福利国家”
③拿破仑主持制定民法典,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④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
①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社会保障法》,建成“福利国家”
③拿破仑主持制定民法典,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④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9.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