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河口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一)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141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3

1.综合题(共2题)

1.
(历史年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下面某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经历了军功制、荐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演变发展过程。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这种制度曾经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然而,到了近代,这一曾经领先于世,推行1300余年的科举选官制度却逐渐落伍。所谓科举,即“分科举人”。科举制就是指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编自熊苹《科举制的历史发展及现代转换》

材料二


(1)A( ) B( ) (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简要概括中国古代选拔任用官员标准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材料三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以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材料四 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3)据材料三,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材料三、四,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2.
(材料解析)

材料一史学家往往依据一定的视角,选择和研究事件。下图是某位史学家的一份研究专题的提纲。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中的研究提纲,请你写出该史学家研究的专题?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92年南方谈话”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反映出 二战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美国、西欧、日本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薪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发展速度一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成为头号世界贸易大国。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人们认为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编自义务教育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

(3)分析材料二中图示,你认为二战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西欧、日本所占比重变化趋势是怎样?
(4)分析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以美国代表的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2.判断题(共1题)

3.
(判断分析)
 
史  实
结  论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于1942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
罗斯福称“产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有深远意义的立法。”美国的工业产值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
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彻底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D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广泛运用于许多生产部门
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2)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选之项)

3.选择题(共15题)

4.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
1945年7月,指挥新四军在大冶九眼桥歼灭日、伪军一百三十余人,俘敌三十余多的是( )
A.王首道B.王震C.罗通D.张体学
6.
“遇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开亘古未有之奇”,黄石民众的这句话称赞的是(   )
A.苏轼B.张之洞C.林则徐D.董必武
7.
下图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有利于
A.促进科举考试B.发展排外顽固势力
C.培养近代外交、科技人才D.促进近代民族工农的生产
8.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9.
它是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它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它是
A.上海B.北京C.重庆D.深圳
10.
“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
某同学运用以下素材写历史小论文: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④“一国两制”构思的提出。据此判断这篇历史小论文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B.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推进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以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代希腊B.古代日本
C.中古欧洲D.近代俄国
13.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14.
英、法、美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文件,关于这些法律文件叙述有误的是
①《权利法案》颁布后,废除了王位,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③《解放黑奴宣言》规定联邦各州的黑奴都应看做是自由人
④《人权宣言》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权、宣扬人生来自由且始终自由平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5.
“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信息时代,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中可以得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密切相关的是
A.殖民扩张B.新航路开辟C.资产阶级革命D.科技革命
16.
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史实有
①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结成
④联合国的成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7.
欧洲人前所示见的世界各地的商品,如烟草、蔗糖、棉布、咖啡、可可等在西欧市场大量上市;欧洲人食用肉类必不可少的香料,其中进口量骤增30倍。与此同时,欧洲商品的海外市场也大为扩展。可见新航路的开辟
A.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B.使欧洲与其他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商业联系
C.使欧美主要国家社会巨变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18.
下列国际组织和局面的出现,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哪两大趋势
A.多极化、工业化B.全球化、信息化C.全球化、多极化D.工业化、信息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