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8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 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 《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 为之,为指导……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一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 师友。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材料三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 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中国选择了陆地”的?该“选择”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民族矛盾刺激下的内战双方对于时代命题似乎有着一种共识。大体上这些就是1860年前后出现在中国的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 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内战双方”分别指谁?双方的什么举措反映了时代脉搏的跳动?
材料二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其中杰出者有如领导辛亥革命的伟 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政府的压迫,领导广大的人民, 进行了不断的斗争,百折不挠,再接再厉,到现在,终于达到了目的。当我们举行会议 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摘编自《***选集》第五卷
(2)材料二中中国人“站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概括“站起来了”的内涵。
材料三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 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紫光阁》杂志2016年第8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取得的理论成果。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安徽省合肥市某班同学在网上搜集了如下两幅图片,并以“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为主题进行了相关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图现建设历程)

(探究建设变化)
(1)从图一到图二,我国经济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
(展望未来建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 努力。”
——摘编自十九大报告
(2)综合上述新中国经济建设成果,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社会,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发展能引起国家力量的兴衰演变。 请完成下面有关“科技”话题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对比学习)
(1)在下表横线上填写正确内容。
项目名称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开始时间 | ① | 19世纪70年代 |
国家 | 英国开始 | 美国、德国领先 |
主要发明成果 |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 |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本茨发明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
主要能源 | ③ | 电力和石油 |
进入时代 | “蒸汽时代” | ④ |
(2)下图反映出美国制造业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分析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任务二(论从史出)
(3)“从19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的情况下,中国成了它们掠 夺的中心。结合材料中的时代背景,用史实说明“中国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任务三(思考感悟)
(4)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
请谈谈人类应如何应对科技 带来的“潜在的危险”。
促进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走出家庭)
材料

——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英国纺织部门工人性别比例构成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 特点的主要原因。
(走上战场)
材料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少有1. 5万名妇女跟随美国远征军和红十 字机构。英军远征军有2. 3万护士%. 5万护士助理。法军有6. 3万护士,而德军有 $ 1万护士……在德国,有500万女人成为劳动力,女工在总劳动力中的比例由35% 提高到552。在英国,女工总数达到150万,75万女人做原先由男人完成的工作,35 万女人从事与战争相关的工作,25万女人成为劳动力。在法国,农业人口比英国和德 国多,食物生产越来越多地由女人来完成。
——摘编自李灝《一战一百年:一战中的女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女性在“一战”中的作为。
(走向职场)
材料三到2014年1月1日,各国政府部门中女部长比例为17. 2%,略高于 2008年的16. 1%。全球有36个国家的女部长比例达到30%及以上。……女性参政 程度最高的当属卢旺达。据统计,卢旺达议会中女议员的比例为63. 8%,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联合国妇女署《2014年女性参政地图》报告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当今女性参政的状况。
(任重道远)
材料四过去20年,全世界妇女和儿童的生活在若干领域均得到改善,女性寿 命延长,从教育机会增加中受益,并且更加独立,但基于性别的暴力和童婚现象依然 存在,妇女仍然承担比男性更加繁重的家务负担,而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妇女依然 缺乏在公共生活和就业领域的话语权。
——摘编自2015年《世界妇女报告》
(4)针对材料四中女性面临的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某校九(1)班历史学习小组阅读某版《世界史》的有关目录(如下图)后,展开了如下探 究,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第四部分走向全球大一体
第25章:步入近代
第26章:民主革命和工业文明,1640〜1913年
第27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回应,1840〜1945年
第28章:西方世界,1914〜1945年 第29章:1945年以来的全球竞争和世界一体化
(1)列举19世纪末以前发生的两例推动“走向全球大一体”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 理由。
(2)目录第27章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回应”。请根据所学知 识分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在经济、政治 和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3)该目录反映出第四部分叙述的视角是什么?
材料一: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摘自《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欧崛起的主耍因素有哪些?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图

(2)观察上图,概括1967年以后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国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有历史学家认为,西方开始走向没落,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反驳此观点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历经曲折,先后经历内战、共和、军事独裁、王朝复辟等阶段,直至1688年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国王行政、司法等权力。1701年,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规范王位继承问题,规定国王的一切决定须经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写出“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的名称,并概括该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材料二: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2)材料二中“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的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写出美国“找到的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是什么?(3)依据材料一、二,并综合分析,英美两国崛起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2.判断题- (共2题)
改革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 )内,正确的打 “正确”,错误的打“ 错误 ”并加以改正。
(1)17世纪末,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改变沙皇俄国的落后面貌,进行了学习西方、强制欧化的改革。( )
改正:
(2)为摆脱193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
改正:
(3)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政权。( )
改正:
(4)起源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
改正:
统治国家的是法律,而不是个人。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 )内,正确的打 “正确”,错误的打“ 错误 ”并加以改正。
(1)《十二铜表法》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改正:
(2)《罗马民法大全》承认奴隶制,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
改正:
(3)1689年,以《独立宣言》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
改正:
(4)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人权宣言》,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旨在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
改正:
3.选择题- (共12题)
A.说明了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态度 |
B.表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 |
C.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 |
D.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态 |
A.矢志民主革命,推翻清帝统治 |
B.国共合作誓师北伐 |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
A.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 | B.加入了世贸组织 |
C.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 D.召开了万隆会议 |
A.实行以按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B.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
C.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种所有制经济 |
D.逐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
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
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
A.建立警察制度 | B.倡导文明开化 |
C.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 D.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
A.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 | 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
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
A.策划了九一八事变 | B.重创了太平洋舰队 |
C.与德、意建立轴心国同盟 | D.发动了中途岛海战 |
A.组建了三国同盟 | B.发动了普法战争 |
C.参加了欧洲联盟 | D.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8道)
判断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