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这一过程,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对于资本主义来说,上述变化正是他们按自己的形象改造中国的结果。对中国民族来说,这种变化则是在唯恐灭亡的忧惧之下被迫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两者比重大相悬殊。因此,经济上的新陈代谢是在变了形的社会形态下实现的。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中国社会,而是西方列强。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最早“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的历史史实。(2)材料一中“变了形的社会形态”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举例说明十九世纪中后期“外力冲击”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事例。材料三: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它所面对的是没有经受过资本主义大规模冲击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这片汪洋大海里深藏着和复制着几千年传统留下来的影响。优点和弱点,两者都反映了三十年新陈代谢的历史结果。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反映小农经济“三十年新陈代谢”的历史事件。(5)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材料一:在公民权这一问题上,雅典人和其他所有希腊人一样,认为他们自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同一血统的人才能成为公民,外邦人居留时间再长也不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客籍民(注:外邦人)都是自愿前来的移民,但许多人还是长期地居住在雅典,为收养他们的这座城市慷慨地贡献自己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雅典的满意和忠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出外邦人在古代雅典的政治地位。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雅典的满意和忠诚”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从(17至18世纪)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中出现的自由主义采取了立宪议会政体的制度形式,关心平等的公民权利,不过,并不关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即使在这一有限的意义上,……多数情况下,君主们不受宪法制约,专制地进行统治。而在宪法的确起作用的地方,公民权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以致中产阶级大多没有投票权,更不必说劳动者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英、法、美革命中体现“关心平等的公民权利”的法律文件有哪些?(3)以其中一部法律为例,阐述“并不关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观点。
材料三:“福利权利”或“社会权利”,被视为对基本公民权的拓展,或社会公民权的一部分。联合国《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
﹣﹣《“公民权”与“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
(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福利权利”建立的制度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2.判断题- (共3题)
3.选择题- (共8题)
记述 | 出处 |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 《清史稿》 |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 《军机大臣年表》 |
A.因战事而设 |
B.设于雍正十年 |
C.强化了君权 |
D.设于雍正年间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 B.遭到帝国主义强烈反对 |
C.被迫向革命党屈服 |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扩大了公民权利,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机会 |
B.承认奴隶制,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 |
C.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
D.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
A.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 |
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
C.社会购买力的增加 |
D.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A.欧洲联盟 | B.北约组织 | C.国际联盟 | D.联合国 |
A.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
B.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 |
C.美国要称霸世界 |
D.美国要成立联合国 |
4.填空题- (共3题)
(1)名医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了“ ”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 》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中国药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
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历史价值的评价。
(3)“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宣读《和平宣言》,我们永远铭记的国殇是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