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写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在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摘编自《肉战百科》
材料三:8月上旬,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四: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在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
纵观几个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之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立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这一文献对英国社会有什么影响?19世纪中叶,英国号称“世界工厂”,当时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俄国和日本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俄国1861年改革对农奴身份做出了怎样的规定?日本以西方国家为榜样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这次改革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俄国、日本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3)美国独立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美国是通过什么战争解决这一矛盾的?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发展,这场战争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4)综上所述,你觉得大国的崛起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
(1)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立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这一文献对英国社会有什么影响?19世纪中叶,英国号称“世界工厂”,当时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俄国和日本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俄国1861年改革对农奴身份做出了怎样的规定?日本以西方国家为榜样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这次改革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俄国、日本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3)美国独立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美国是通过什么战争解决这一矛盾的?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发展,这场战争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4)综上所述,你觉得大国的崛起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
2.选择题- (共13题)
5.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
B.割占土地 |
C.增辟通商口岸 |
D.获得赔款 |
6.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 | B.政治制度 | C.军事技术 | D.风俗习惯 |
7.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8.
红军领导人王稼祥在一次会议上说:“李德同志不适宜再领导军事了,应撤销他军事上的指挥权,让***同志参与军事指挥。”这次会议应是( )
A.中共一大 | B.遵义会议 | C.中共七大 | D.中共八大 |
9.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这座桥修建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B.人民公社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0.
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 中国(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钢产量 | 2.37kg | 538.3kg | 4kg |
发电量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A.没收官僚资本 |
B.进行土地改革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掀起“大跃进”运动 |
12.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在这次“最大胆行动”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A.厦门 | B.珠海 | C.深圳 | D.汕头 |
14.
“去吧,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
B.法国的殖民统治 |
C.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
D.英国的殖民统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