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
B.在“增强防控意识,预防H7N9禽流感”主题班会上,小李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老师和同学听了赞叹不已。 |
C.各种食物选择孰优孰劣,莫衷一是。 |
D.吃到这些臭东西,还要替他考证,你也忒爱引经据典了。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 |
B.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
3.
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样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
②因此,发展的机遇,要从解决难题、克服困难中赢得,而抓住机遇也正是解决难题、克服困难的过程,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③正像运动员到奥运赛场拼搏,既是机遇,也蕴含着挑战,又孕育着机遇。
④把两者割裂开来,以为机遇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时运,消极等待;或以为挑战就是数不胜数的难题,唉声叹气。
⑤机遇与挑战是密不可分的,加快发展离不开机遇,也避免不开挑战。
①这样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
②因此,发展的机遇,要从解决难题、克服困难中赢得,而抓住机遇也正是解决难题、克服困难的过程,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③正像运动员到奥运赛场拼搏,既是机遇,也蕴含着挑战,又孕育着机遇。
④把两者割裂开来,以为机遇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时运,消极等待;或以为挑战就是数不胜数的难题,唉声叹气。
⑤机遇与挑战是密不可分的,加快发展离不开机遇,也避免不开挑战。
A.⑤③④②① | B.③⑤④①② |
C.⑤④①③② | D.③④⑤②① |
2.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4分)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小题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小题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小题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
B.“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
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
A.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B.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
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
D.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湿地:人类的生命之基(文/迟妍玮)
①全球湿地面积大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是重要水源地。湿地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其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可以有效贮存、滞留降水和地表径流,并补充地下水。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湿地还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
②湿地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有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③湿地能存水,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这样就可以保持流域水量平衡。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④湿地能优化环境,是因为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流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起着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⑤湿地,更是个大物种库。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国内陆湿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在湿地物种中,淡水鱼类有770多种、鸟类300余种。特别是鸟类在我国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
⑥据资料显示,湿地鸟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种类。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我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这些鸟类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⑦湿地,还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广阔多样的湿地,蓄藏有丰富的淡水、矿产及能源等自然资源,可以为社会生产提供水产、禽蛋、莲藕等食物,以及工业原材料、矿产品等。湿地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发展水电、水运,增加电力和交通运输能力。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选自《工人日报》)
【小题1】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湿地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一句中加点的“如此”指代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据初步调查统计”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悟。(2分)
【链接材料】1978年,我国拥有湿地面积309 297平方公里,其中,1978年到1990年减少66273平方公里,1990年到2000年减少28475平方公里,2000年到2008年减少6652平方公里。由于长期的农业活动和近30年来的经济开发,我国东部的平原地区天然湿地几乎不复存在。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也已不到新中国初期的三分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地:人类的生命之基(文/迟妍玮)
①全球湿地面积大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是重要水源地。湿地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其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可以有效贮存、滞留降水和地表径流,并补充地下水。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湿地还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
②湿地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有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③湿地能存水,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这样就可以保持流域水量平衡。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④湿地能优化环境,是因为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流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起着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⑤湿地,更是个大物种库。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国内陆湿地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在湿地物种中,淡水鱼类有770多种、鸟类300余种。特别是鸟类在我国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
⑥据资料显示,湿地鸟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珍稀种类。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我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这些鸟类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⑦湿地,还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广阔多样的湿地,蓄藏有丰富的淡水、矿产及能源等自然资源,可以为社会生产提供水产、禽蛋、莲藕等食物,以及工业原材料、矿产品等。湿地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发展水电、水运,增加电力和交通运输能力。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选自《工人日报》)
【小题1】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湿地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一句中加点的“如此”指代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据初步调查统计”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悟。(2分)
【链接材料】1978年,我国拥有湿地面积309 297平方公里,其中,1978年到1990年减少66273平方公里,1990年到2000年减少28475平方公里,2000年到2008年减少6652平方公里。由于长期的农业活动和近30年来的经济开发,我国东部的平原地区天然湿地几乎不复存在。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也已不到新中国初期的三分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