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0468

试卷类型:三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约翰亚当斯说:民众的素质问题,如“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这些都是人性当中难以消除的东西,为政者必须正视这些东西会伴随人类社会直到永远。……汉密尔顿说:“人民是动乱而多变的,他们很少作出正确的判断或决定。”因此,“唯有一个永久的机构才能制约民众的轻率放肆”……开国精英们认为:人民将“代表权”出让给“政治精英”之后,就可以不必直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如此就可以避免因民众素质带来的种种弊端;而通过“选举权”,“政治精英”与“人民”之间可以互通流动,部分“人民”可以上升为“政治精英”,而“政治精英”落选后也必须回归为“人民”。如此,既排除了“人民”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可能,又能够将“主权在民”这一理念说通。

——摘自理道《理解道德经》

材料二 孙中山对中国百姓的政治和文化素质持悲观态度。他认为中国人民由于长期生活在专制之下,未能接受现代教育,与现代国民的水平相距遥远,以这样的国民素质不能迅速适应并享受现代民主政治。“夫以中国数千年专制退化而被征服亡国之民族,一旦革命光复,而欲成立一共和宪治之国家,舍训政一道,断无由速达也”。因此,国民党有责任以“保姆”身份“训导”、开化民众,才能为国家进入未来的民主宪政阶段培植基础。“民国之主人者,实等于初生之婴儿耳,革命党者,即产此婴儿之母也。既产之矣,则当保养之,教育之,方尽革命之责”。

——摘自高华《革命年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开国精英”的主张并分析其主张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孙中山和美国“开国精英”在国家构建认识方面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行改革,内容十分丰富,其表现有:允许在国有经济之外发展非国有经济;一些新产品可以自由定价;允许计划分配体制之外自由市场的发展;在按劳分配之外承认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对国有企业的工人,根据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与职工之间实际上存在的隐性“合约条件”来对待老工人,但同时按自由缔约的方式来聘用新工人……此外中国改革的每项措施是小范围内试验取得一定成果,积累经验后,才加以推广,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过程、经济特区的创建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所谓“休克疗法”的改革,在500天内分三个阶段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化、放开价格、卢布自由兑换等,并过渡到市场经济。中国因改革大获成功,俄罗斯则因“休克疗法”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刘树成昊太昌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上述模式的原因。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对“西学”的价值,纪昀指出:西洋科技是一种“精密有据之术”,“其制器之巧,实为甲于古今”,皆以“实证”为依据,“测验增修,愈推愈密”,故其“实有益于民生日用”。纪昀服膺西洋学术,却又对传教士播扬西洋学术的隐秘心态有睿智洞察:“欲借测之有验以证天主堂之不诬”。他指斥耶稣会士的说教是“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认为西法的文化“原典”便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后来纪昀对西学政策作了权威性的结论:“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这是十八世纪的中国为弥合中西文化巨大反差而提出的一个调解性方案,也是封建主义中国在西方冲击波即将到来前夕作出的维护自我生存的最初的反应。

——摘编于周极明《纪昀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纪昀有关西学的观点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纪昀“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观点的进步性。
4.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处于黄金时期。……极力主张国际主义的罗斯福,面对着这股强大的孤立主义的情绪与思潮,他当选后,也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屡屡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成为国联的一员……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美国有着强大的牢固的孤立主义心理认知基础,再加上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国内问题成堆……美国政治家和美国人民将注意力转向国内,国际问题的解决的被放在次要地位。……国内反战运动和和平主义运动对公众和政治家认知也造成严重影响,美国国会对美国在一战中血的教训记忆犹新,对国际主义政策深恶痛绝,……在国外,欧洲争吵不断,危机频发,法西斯国家对世界的故意诱导和释放烟幕弹也加深了美国决策者的错误认知。……二战爆发后,世界各国人民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之中,美国在罗斯福带领下一步步走向战争,孤立主义也一步步破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则是将孤立主义彻底打碎。美国人万万没想到战火竟然烧到自己家门口,孤立主义者再也无法为自己的政治主张辩解。

——摘编自张华《微观视角下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30年代孤立主义政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及影响。

2.单选题(共7题)

5.
如表为罗马《十二铜表法》的法律条文。对上述对应的法律条文解析正确的是

A. 外国人因非本邦人而不得拥有财产所有权
B. 自由人因拥有公民权力而与奴隶地位不同
C. 平民因反对贵族盘剥而利益受到一定保护
D. 平民因非公民身份而不能与贵族阶层通婚
6.
***曾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因为“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7.
1937年,将介石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使我们的民族做一个堪与各国并立于世界的民族。”据此可知
A. 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活动
B. 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 民族意识的觉醒关系抗日大局
D. 抗日民族统--战线尚未建立
8.
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见证人、分析人和批判大师,他的思想不仅赢得了大批追随者,甚至也获得了他的敌人的尊重。这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
A.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优秀成果B.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理论指导
C.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形成了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
9.
数千名新经济人遭囚禁,或被赶出家门。到1928年底,1926年注册的40万民营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因不堪重税或警方行动而被关闭;到1929年底,存留的仅占十分之一。苏联上述做法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影响
B.打击国内反动势力的措施
C.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D.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策略
10.
《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
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11.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
A.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B.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C.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D.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