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片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04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综合题(共3题)

1.
观察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
年份
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
1720年
181600千克
1800年
10442000千克
 
表二:
时期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年
18世纪80年代
1600万两/年
 
(1)表一和表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怎样的特点?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格内的情况?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朝时期的繁盛景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2.
阅读地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长城示意图

材料二: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后的268年间,为502次……曾在清朝前期政局起到重要作用的孝庄皇太后就是蒙古人。
材料三:康熙帝曾经在途经北京北口长城时,作诗曰:“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材料四: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1)明代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哪个少数民族?女真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2)举一个这一时期教材中的例子,证明“形胜固难凭”这句诗的正确。
(3)“明修长城清修庙”,这里的“庙”主要在什么地方?除了修庙,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宗教传统的尊重?请举两例。
3.
学习历史,要有全球视角。阅读材料,通过中西对比宏观感知世界发展的潮流,准确分析中国形势。
材料一:乾隆年间西方国家部分大事示意图

(注: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
材料二: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清实录》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可以推测该时期中国与西方在政治方面分别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苏州当地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他们的生产方式变化中,你能推断出什么结论?
(3)遗憾的是,材料二中新出现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寻找“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的相关证据,并简述其后果。

2.选择题(共20题)

4.
阅读下列图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上述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天工开物》,该著作的作者是
A.李时珍
B.徐光启
C.宋应星
D.徐霞客
5.
阅读下列图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该著作在世界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外称它为
A.“东方医学巨典”
B.“东方工艺巨典”
C.“中国17世纪的农业百科全书”
D.“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
回顾当年清军入京时,城门上有人写道:“八股奉送大明江山一座!”这是在抨击当时明朝的某项制度,这项制度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内阁制度
C.厂卫制度
D.科举制度
7.
明、清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皇权不断强化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设置台湾府
②雅克萨之战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9.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A.浅议“焚书坑儒”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科举制度”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10.
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84
2.86
760.57
2.66
1822
3.73
756.21
2.03
 
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
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11.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
12.
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以下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有误的是
A.明末的腐败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
B.明朝废除了丞相--大大加强皇帝权威和中央集权
C.清派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的交流
D.清调整野蛮弊政--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成书于明朝中期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 明朝末年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14.
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定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①英国
②中国
③美国
④法国
A.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15.
拿破仑--这个名字对于欧洲人来说,既恐惧,又兴奋。下面对于拿破仑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动政变,组建新政府
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D.颁布《人权宣言》,确立新的制度
16.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B.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C.西方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D.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17.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观察地图《新航路开辟航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对照《新航路开辟航线图》,正确的史实有
①阿拉伯数字通过图中的商路传入欧洲
②玉米、马铃薯等通过图中的商路传入中国
③图中商路的开通离不开哥伦布的探索
④我国航海家郑和参与了全部航路的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8.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观察地图《新航路开辟航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的商路在历史上的作用是
A.发现了非洲大陆的存在
B.开启了欧亚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实现了亚非的民族大解放
D.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9.
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关于16~17世纪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相关人物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提出三大运动定律
B.哥白尼--提出宇宙是无限的
C.布鲁诺--提出“日心说”
D.伽利略--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20.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9:00—10:00
理性主义的光辉
10:10—11:00
伏尔泰思想解读
11:10—12:00
品读《社会契约论》
 
A.文艺复兴
B.科学革命
C.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
21.
被恩格斯评价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达·芬奇
B.果戈里
C.但丁
D.莎士比亚
22.
小明在阅读某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
  ……舰队到达了印度。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人口稠密的岛国。我们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获得了他们的财产……当我抵达(古巴)的时候,我沿着海岸线向西行,发现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据此推断,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23.
下面这幅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 新体制的创立
C. 工业文明的浪潮     D.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